第63章 論華夏文明的起源及發展(3 / 3)

在曆代史書典籍都有關於蚩尤事跡的零散編撰,《山海經•大荒北經》(編撰成書於西漢時期,距離事發時期已經2000多年)說:“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蓄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日魃,雨止,遂殺蚩尤。” 《孔子三朝記》(編撰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距離事發時期以後1700年左右)說:“黃帝殺蚩尤於中冀,蚩尤股體身首異處,而其血化為鹵,則解之鹽池也,因其屍解,故名其地為解。”從這些表述中反映,蚩尤神通廣大、足智多謀、勇猛剛強,一個非常難對付的戰爭狂人,他肯定讓少年得誌的軒轅黃帝吃盡苦頭,丟盡顏麵,因此蚩尤戰敗被擒後,黃帝非常殘忍地殺害了他,根據長沙馬王堆西漢出土文獻記載,黃帝殺害蚩尤後,將他剝皮示眾,並將他的骨肉砍碎分給蚩尤的親屬及九黎族的長老們食用!

尤究竟何許人也?黃帝為什麼對他如此仇恨?!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搞清楚,蚩尤在哪裏作亂?他憑什麼挑戰權勢滔天的黃帝?根據曆代史書記載,九黎族生活在今河北、河南和山東一帶,黃帝與蚩尤決戰的地方在“涿鹿之野”、“冀州之野”即今河北涿州一帶。為什麼曆代史學家都一直認為黃帝和蚩尤都是黃河中下遊地區的人呢?原因肯定是他們想通過故事地點的變換,掩蓋一段不光彩的曆史,並使編造的新故事符合情理及社會的道德規範。根據本文列舉的論據和分析,蚩尤與黃帝都是生活在四川地區,他們的決戰也發生在四川地區。

那麼,蚩尤憑借什麼力量挑戰黃帝及其軍事集團呢?根據《世紀》《五帝本紀第一》的記載,軒轅帶兵平定蜀地的叛亂和民變,並將神農氏集團的勢力趕出四川地區後,軒轅已經成為古蜀國霸主即實際統治者;軒轅率領諸侯聯軍進入湖北地區與炎帝作戰後,古蜀國的諸侯貴族已經全部歸順軒轅集團,軒轅已經成為古蜀國的君主即“辟”。在母係氏族社會裏,國君即“辟”及部族首領必須獲得母係神權領袖“帝”的任命才算合法及正統,同時辟集團必須服從帝集團領導,並優厚地供養帝集團,給帝集團交納稅賦、提供勞役。由於忙於戰事,黃帝肯定忽略了與古蜀國帝集團即神權集

團的溝通和聯係,因此軒轅在古蜀國的辟位和權力肯定沒有得到帝集團的任命和授權,至於供養帝集團,給帝集團交納稅賦、提供勞役等事情就更不用說,軒轅集團及華夏族的日常開銷已經讓軒轅費盡心思、焦頭爛額,他那有閑心去管養尊處優、陰陽怪氣的神權集團!因此,軒轅集團及華夏族肯定深深地得罪了古蜀國神權集團即以“帝”為首的薩滿教祭司集團聯合古蜀國。

“蚩尤chiyou”與“葉護yehu”在發音上都接近。在遠古母氏族社會裏,“葉護yehu”即“瑤yao”是高級軍官和長官的名號,在古越語中,yao是眺望遠方的意思。因此,“葉護yehu”即“瑤yao”是“遠方領地監督官”即“封疆總督”。

因此,九黎族(九黎jiuli連讀可讀成猶you\/jew,這說明九黎族是古越族父係集團在四川地區的一個遊擊分部)原來應該是古蜀國帝集團或辟集團派遣邊疆駐守墾荒的軍民集團,而蚩尤就是這些人的首領。古蜀國的邊疆一般至秦嶺以北及青藏高原東麓等地帶,起初九黎族應該居住在這些邊疆地區。小冰河期爆發後,蚩尤帶領九黎族所屬部落撤退到四川盆地。隨後,蚩尤集團與軒轅集團爆發戰爭,在早期戰爭中,蚩尤集團與軒轅集團勢均力敵,雙方應該以講和告終。

軒轅集團在

蜀地一番迅猛操作後,蚩尤感到了危機,同時在軒轅集團與古蜀國神權集團矛盾中,蚩尤也看到了搞垮和消滅軒轅集團的機會。母氏神權集團由一群永遠至高無上的神權及世俗王權的女性貴族長老、薩滿教知識分子,以及她們領導的帝朝廷、後宮、衛隊、娛樂團隊、服務團隊,他們的子女——貴族女營和男營等。帝朝廷有京畿、廣袤的封地及專營產業,帝集團在經濟上可以做到基本自給自足。但是,要維持帝集團奢華生活,繁重管理、事業、大型工程及帝都防衛等,需要辟集團的持續支持和供給。

因此,聰明的蚩尤及其集團很快成為古蜀國神權集團即帝朝廷的守衛者、供養者和執行者。此時蚩尤獲得權力地位更像是古蜀國的君主即辟,同時蚩尤獲得了更多的古蜀國資源和財富,因此,蚩尤才敢挑戰如日中天的軒轅集團。

軒轅肯定深知蚩尤的最終目的,因此他與蚩尤及古蜀國帝集團的鬥爭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

這場殘酷大決戰就發生在今四川青藏高原東麓地區廣漢平原鴨子河畔的三星堆!

今天,古蜀國的曆史,以及軒轅與蚩尤在古蜀國帝都即三星堆地區爆發的那場殘酷戰爭等曆史,除了知道軒轅獲勝,蚩尤慘淡收場之外,其他內容已經被曆代帝王和文人墨客清洗得一幹二淨,真實的曆史已經無法查找。我們看到的所謂

曆史,隻是那些古人想讓我們看到的經過他們精心編造的東西!

如果不是三星堆文化遺址的發現,以及對那場發生在距今4300年至4100年前小冰期災難的關注,也許我們不敢推斷三星堆文化遺址就是古蜀國神權集團的帝都,也是軒轅集團與蚩尤集團生死決戰的古戰場!

這場戰爭勝利後,軒轅被古蜀國諸侯及貴族推舉為黃帝,號稱天子,集神權和王權以一身。這意味為了永絕後患,軒轅黃帝廢除了母氏帝製,廢除了母氏貴族神權階級。經過周密策劃和準備之後,黃帝朝廷銷毀了象征古蜀國神權、王權、文化、宗教和鬼神等禮器和文獻,並開始創作關於華夏族曆史、宗教、文化和思想的禮器和經典。這些細節在分析三星堆遺址文物狀況時,我們已經敘述過,此處不再重複。

蚩尤去世後,九黎族在中國的曆史典籍中消失了。也許蚩尤戰敗後,九黎族人都異族更宗、改名換姓,舉族南渡長江,遷徙到今雲貴高原、湘西、廣東、廣西、雲南等物產較為豐富山區,也許這些地方本來就是他們的故土。不久之後他們號稱“瑤yao”,並將蚩尤作為瑤族的先祖及保護神來崇拜。

黃帝得天下之後,雖然設有京邑朝廷治理天下,但是黃帝及後宮族親過著遷徙不定的生活,他們以禁衛軍設營紮寨而居。

黃帝正妃嫘祖生有兩個兒子,

一個是玄囂即青陽,他定居在江水之畔;另一個是昌意,他定居在若水之濱。昌意娶蜀山氏公主昌仆為正妃,昌仆生高陽。

黃帝駕崩後,葬與橋山。在這裏很多人會問:橋山在哪裏?為什麼黃帝陵在今陝西省延安市黃陵縣城北橋山?這個問題很好解釋,在遠古時代人類都信仰薩滿教,人死後都實行二次葬,也許黃帝剛才葬在四川一個橋山的地方,隨後,黃帝華夏族的後裔將他的靈骨等搬移到華夏族的祖地安葬,因此那裏才有黃帝陵和橋山,古代的荒地很多,取地名很隨意,愛怎麼取就怎麼取,如今廣州不是有北京路嗎?難道我們能認為在古時候北京是廣州的一個村莊?

黃帝去世後,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為帝,即是帝顓頊。

得了天下後,黃帝為什麼采用這樣統治方式,並做如此的布局安排呢?第一個原因是,在蜀地華夏族是外來戶,人口也不如當地人多,定居於某地,容易受到異族的圍攻,因此遷徙不定而隱蔽的流動生活方式,能夠避免異族侵擾,同時起到巡視天下的作用;第二個原因是,解決守土防禦的問題。皇帝之所以讓昌意帶領族人定居若水即雅礱江四川西南門戶,因為這裏是四川地區與雲南地區、東南亞地區和南亞次大陸地區等泰越文明發祥地,進行經濟和文化交流唯一便捷通道,也是四川地區與青藏高原地區

進行經濟及文化交流的門戶,因為東南亞等熱帶地區是人類文明的母體,也是遠古文明最齊備最發達的地區,在三星推遺址中,考古學家發現大量的象牙和海貝,這些都是來至東南亞地區的具有貨幣功能的寶物。三星推遺址還發現了大量精美絕倫的金器和銅器,雲南和東南亞地區自古生產金、銀、銅等貴金屬。因此這個地區確實是中國對外交往的重要門戶。

黃帝將自己另外一個嫡子青陽,布置在江水定居,我們認為黃帝這個安排是為了防禦三峽以東地區列強對蜀地的侵擾,因此青陽管轄的部族和軍隊應該定居在今重慶至宜昌一帶地區,因為這裏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同時長江也是防範居住在雲貴高原地區及中國西南地區的古越族、苗族、瑤族和彝族等南方民族的天然屏障。因此,青陽的防區意義非常重大。

蜀地北方都是高原山區,這些地方貧瘠艱苦,因此黃帝將這些地區交給華夏族的諸侯同盟軍駐守,黃帝得天下後,將四川周邊的高原及山區交給羌族、氐族、巴族等曾經於華夏族站在統一戰線的本地民族駐防定居。

從此,四川成為華夏族統治天下,發展華夏文明的策源地和根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