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論人類思想及宗教的演變(1 / 3)

人類的思想是什麼?思想是一個非常基礎而重要的文化概念,因此我們有必要對人類思想進行係統和準確的歸納和定義。我們認為思想是人類對自我、自然、行為、作用、變化、感受的認識和意識的覺醒,是人類對生命、自然現象、自然過程、自然結果、人生感受、人生情緒、人類感情、人生意義、人生價值、人生追求和人類行為的認識和解釋,人類思想的覺悟、發展和進步是人類文明產生、發展和進步的基礎,沒有思想,就沒有人類文明,人類將過著動物和野獸般的生活。

宗教是人類思想的重要部分,宗教是從靈魂的角度去探索人生意義、人生價值、人生追求,以及人類的行為規範。宗教不僅是思想,也是信徒們的道德規範和行為規範,在政教合一的時代,宗教是宗教民族的思想基礎,部落和國家的法律精神和法律規定。因此,研究宗教意義重大。

曆史事實證明,人類思想的進步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思想進步是一個非常複雜而艱難過程,由於人類所處的世界是一個多因素促成的繁雜係統,人類要全麵而真實地認識這個世界非常困難,因此人類對世界認識永遠存在片麵性和錯誤性。由於人類認識客觀存在片麵性和錯誤性,因此一旦人類形成一個固化思想模式,這個思想模式將人類的思維和行為限製在一個殘缺和失

真的世界裏,從而導致人類文明的停滯和倒退。因此突破固有思想、陳規陋習、解放思想才能提高人類對世界和真理的認識,才能帶來人類文明的進步。

在已知的生物中,人類的意識和思想最健全、最強大,人類智慧也遠遠高於其他生活,意識、思想和智力是人類與其他生物形成差別主要因素。常言道:幼稚和愚蠢的人靠本能而活,成熟和聰明的人靠思想而生。一般而言,意識模糊、思想蒙昧、智力低下的生物隻能依靠以生俱來的本能生活;而意識、思想和智力發到的生物如人類,他們按照意識、感知、判斷、評估的結果,以及事物利弊的定性、行動目的及規劃來理性地展開生活的方方麵麵。人類也是從嚴重依靠本能生活,逐步發展到越來越依靠思想、理智和策略的生活狀態。

意識是宇宙間最神秘最偉大最不可思議的存在形式,意識就是心裏感知即思維感知,思維感知包括感知自我存在及自我行為,感知外部環境的存在及變化,感知事物的存在、變化、本質及規律等自然屬性及內含。因此客觀、完整和係統的意識是一切思維及思想的基礎,模糊不清的意識不可能產生有效的思維及偉大思想。人類的意識能力以DNA遺傳基因有關,因為意識能力是人類以生俱來的一種普遍能力,但是意識能力低下的生物很難通過後天修

煉提高自身的意識能力。正因為如此,各種生物才能保持著多樣性生活方式及形態,不至於總是處於激烈而殘酷的爭鬥之中。

思想意識是否依賴物質而存在?這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在這裏我們也以自己的方式來回到這個問題。按照傳統物理學的觀念,這個世界一切物質包括整個宇宙,都處於萌生、成長、衰敗和消亡等無窮無盡的循環之中,也就是說,這個世界的物質曾經經曆過無數次消亡和泯滅,曾經歸於無數次漫漫無際的寂靜、無為和空虛之中。如果意識依賴於物質而存在,在物質無數次消亡之後意識為什麼還能傳遞給今天的人類?因此,我們認為意識在客觀世界中普遍的存在形式,物質世界的萬事萬物都是意識世界即靈質世界作用的結果,靈質世界應該包含了全部的造就一切事物的意識種類。目前人類隻認識了意識在物質世界生命中的存在形式,但是人類還沒有認識意識在非物質、非生命中即靈質世界的存在方式。當人類獲得意識在非物質、非生命中的存在方式及客觀原理,人類將最徹底的解放和自由。

人類是否是自然進化的結果和產物?自從達爾文推出《物種起源》的鴻篇巨製之後,這個問題總是爭亂不休。遺傳基因是一個非常複雜和精密的密碼係統,同時遺傳基因也是一套非常嚴謹而高效的生命化合製造

指令,有了好的受精卵,生命就可以在一個特定生物化學環境中被遺傳基因完整而精確地複製出來。因此遺傳基因即包含海量信息及指令的生命DNA係列組,絕對不可能來源於大自然無序和隨機選擇及拚湊的結果。遺傳基因肯定是高智慧生命編輯的成果,而複製生命的遺傳基因、形成思想及智慧的意識、形成非物質生命即靈魂的原始密碼及指令被高智慧生物存儲在一個非物質的載體上。正因為如此,這個世界才有生命、意識、思想、智慧和靈魂的存在。

人類及這個世界一切生命無疑是一種高智慧生物進行生物基因工程的結果,否則我們將無法解釋這個世界一切存在形式。也許這些高智慧生物給了人類最完善、最強大的意識能力,因此,人類很快完成對自我、外界環境及事物的認識,人類開始清晰地感受到快樂與痛苦、自由與禁錮、滿足與渴望、安靜與煩躁等思維感知,並開始產生指導人類思維和行為的思想體係即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通俗而言,世界觀是人類獲得的關於世界的知識,是人類對客觀世界的描述及論述;價值觀是人類對利益與傷害、快樂與痛苦、美好與醜陋、正確與錯誤等價值體係的定義,以及以此判斷事物的價值,選擇自我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人生觀是人類在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基礎上,對自我社

會關係及環境的認識和態度,對生老病死、富貴貧賤等認識及態度,以及自我的人生規劃,對自我生活方式的選擇;解決辦法基於人類獲得客觀世界的知識及認識能力的基礎之上,是人類改造自我及世界的總能力,是人類創造力的總體表現。

思想體係形成後,宗教就是開始產生、發展和完備。根據距今4.5萬年前,末次冰河期變暖、海平麵上升,導致人類向世界各地遷徙後的結果,在距今4.5年前,人類已經存在一個高度統一宗教即薩滿教。

原始的薩滿教認為萬物皆有靈魂,強大而高貴的靈魂是神,普通靈魂依附於生命體或者物體而存在,有生靈和亡靈之分,生靈因生命而存在,亡靈依靠屍骨和墓穴而存在,亡靈無影無蹤、飄忽不定,亡靈能成鬼成魔,也能成神。鬼神與人一樣,具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欲、善惡美醜。鬼神的能力都在人類之上,鬼可以興風作浪,搞定一人一家綽綽有餘,魔必鬼更惡毒,能搞定更多事物;神有大本事,無所不能,能生萬事萬物,也能操縱萬事萬物,可以成就和毀滅民族、國家和世界!因此人類必須敬畏鬼神、孝敬和供養鬼神,否則人類將受到鬼神懲罰,招來各種災難!

宗教是人類最早道德標準、行為規範和法律條文。因此宗教產生後,宗教馬上對人類思想和行為形成規範和約束作用

因為萬物有靈,靈可以成鬼、成魔、成神,因此為了利及自我和親人,每個人都必須善待萬物,因此必須節製殺生損物,為了生活必需不得不殺生損物時,必須利用薩滿教的道法規避殺生損物帶來的惡果。因此,信仰薩滿教的漁獵民族,他們在狩獵前都要舉行薩滿教的驅鬼辟邪儀式,在獲得獵物後,他們都念咒語,表明自己殺死禮物迫不得已,是某某仇人逼迫自己幹的!在分解獵物前,還有進行“慶”等宗教儀式,“慶”在甲骨文中,是一隻躺在地上獵物被挖出了心髒!因為古人認識心髒是動物進行記憶和思維的器官,去掉心髒的動物將失去記憶和思維,因此獵物的亡靈變成魔鬼後,也不會來找獵人的麻煩了!

當然信仰薩滿教的人非常重視死人安葬和長期祭祀,以保證亡靈安息、獲得供養、保佑生靈。這個思想觀念成為古人最重要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由於今生短暫,來生漫長,因此古人輕生重死,今生及時行樂,一生為死而活,為準備陰宅地府而奮鬥。中國曆朝曆代的老百姓和帝王將相都過著這樣的生活方式,以及蘇美爾時代、埃及法老時代、古印度時代等古老人類也過著這樣的一成不變、亦演亦烈的生活方式。

今天去參觀埃及法老的陵墓及神廟等曆史遺跡,我們仍然能夠感受到古人“視死如生,為死而活

”的那種生活方式和價值追求。根據古埃及文獻記載,埃及法老們為給家人和自己建造陵墓和神廟,他們總是舉全國之力,不惜耗盡國力和民膏民脂,經常因為建造陵墓和神廟導致民變、戰爭和社會動蕩。

當然,控製薩滿教神權的祭司階級肯定是薩滿教社會的最大受益者,在母係氏族社會裏神權隻能掌握在女性氏族族長的手上,即以“帝”或者“大祭司”為首的,薩滿集團或者祭司集團的手上。

在東南亞、中國等地區神權控製在薩滿(即沙門)集團手上;在中東和地中海沿岸地區神權由祭司集團控製。神權集團都具有任命部族及國家實際統治者的權力。同時神權集團具有根據自身利益和需要解釋教義及道法的獨享權力。因此,薩滿教的道法和世俗做法才越來越複雜,以及消耗社會的財力、物力和人力,因此社會對祭司階級的不滿和憤恨。

宗教的思想和教義是需要全民普及知識和信仰,而能夠普及知識和理論,在操作上必須足夠簡單、易懂、符合人性、具有明顯的功利作用。因此薩滿教肯定具有這樣的特點。

在原始階段薩滿教在操作上非常簡單,任何一個信仰薩滿教,掌握薩滿教基本思想及教義的人,都可以通過拜師學習、修行感悟而成為薩滿saman(即沙門samen),薩滿是薩滿教的神職人員,是薩滿教宗教

道義、道場及祭祀活動的操作者和管理者。在古越語中,“薩sa、沙sha”是知道、知識等意思;“滿man”是人的意思;“門men”是天、神的意思。因此“薩滿”的意思是智者、學者、老師等;“沙門”的意思是天師、神師等。我們認為“沙門shamen”的稱呼方式更符合薩滿教神職人員的工作內容。薩滿教的神職人員的主要職責是,接受信徒對人生困惑、生活艱苦、病痛災難的陳述,以及接受信徒對消災解困、改善生活狀況及人生前途的請求,然後負責相應管事神聯係,讓神附體,為省代言,給谘詢者提供解決方案。

宗教學家認為,在沙門教之前,存在一個更古老更簡單的宗教即貞教(現代漢語中稱貞zhen,在古泰越語中稱gim\/jim,文字專家認為,貞字的甲骨文形式是薩滿教法師做法事時的麵具),貞教隻負責的關於靈魂的谘詢、前程吉凶禍福的占卜、做化解病痛和災禍的法事等。貞教的神職人員是法師或者巫師,在古越語中,男法師稱為bogim,女法師稱為yagim。目前中國嶺南地區和東南亞地區仍然完整的保留貞教的信仰和習俗,在中國夏商周和春秋戰國時期的曆史文獻和典故中,我們能看到很多關於貞教的記載。中國進入漢代後,貞教分化為流傳於民間和江湖江湖之中

的占卜術、巫術、陰陽術、風水術,最終融入後來在中國興起道教之中。

簡而言之,薩滿教神職人員即薩滿的基本職能是:教義研修者、講經師、通神師、神靈感應師、心理醫生、占卜師、巫醫、道場操作師、祭祀操作師等職責。

母係氏族社會發展到完備階段後,氏族女性長老們全部成為薩滿階層,她們集神權和世俗統治權即王權於一身,她們掌握文化及宗教的解釋權和話語權,掌握氏族人民生殺給奪的權利。她們就是母係氏族社會裏代表神權的“帝階層”,以及代表世俗王權的“辟階層”。

薩滿教隨著大遷徙傳入中東及地中海沿岸地區後,在多種族環境中,為了更好地適應母係氏族社會神權及世俗王權的統治方式,神權階層對薩滿教進行改頭換麵、重新包裝,為了安撫被統治者種族的情緒,他們盡可能淡化王權隸屬神權的關係,他們將“薩滿”改成為“祭司”,而薩滿首領不再成為“帝”,而是稱為“大祭司”,雖然世俗最高統治者仍然由大祭司母氏直係後裔擔任,但是王者的任命改成母氏宗法世襲製,祭司階層隻是按照神權規定對王者進行審核和冊封。從表麵上看,祭司階層是一個為所有人服務的純粹的宗教團體。因此避免了非貴族種族對祭司階層的抵觸和怨恨,緩解了社會矛盾的激化。從蘇美爾到古埃及,從古

埃及到古羅馬,從古羅馬到現代西方社會,西方社會一直將這種神權與世俗王權的微妙關係保留至今,隻是宗教內容稍微有所改變,而王權世襲製改成了總統選舉製。

人們學習知識、思想、文化和教義,相信宗教是為了今生來世得到福報及好處,如果人們長期不能得到福報和好處,就相當於做生意時,出現了“投資與回報”不成正比的狀況,因此信徒們肯定要質疑和拋棄這種思想和宗教。當然,聰明神權精英分子發現信徒有普遍棄教現象時,他們肯定要思想和宗教變革,以保持神權的平穩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