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之第二章奪嫡(2)(1 / 3)

三、先入為主公子小白裝死騙過管仲之後,坐上轀車,日夜兼程前往齊國。轀車是什麼車呢?轀車是古代一種可供睡臥的車。這本來是一種“腐敗”車,估計是專給那些貴族子弟遊玩用的,但現在卻成了公子小白的“公車”,由於可供睡臥,於是就不分白天黑夜的趕路。至於公子小白的隨從人員,讀者朋友們就不用*心了。說客氣點,他們是臣子;不客氣點,他們就是奴仆。奴仆就是伺候主子的,奴仆是不知道勞累和饑渴的,奴仆的責任和義務就是完成主人交代的任務,因為奴仆的身子不是自己的,而是主子的。

就這樣,公子小白日夜兼程地跑回了齊國。而得到“好消息”的公子糾卻正慢慢悠悠地趕往營丘,過了六天,魯國人才護送著公子糾到達齊國。可是為時已晚,此時的公子小白已經是齊君小白了,死後才是大名鼎鼎的齊桓公,隻是我們後人一直喜歡叫他齊桓公而已。

公子小白領先一步到達齊國,很大原因是出於僥幸。但小白到達齊國後能夠順利成為國君,則是因為實力。什麼實力呢?“小白自少好善大夫高傒。”“好善”就是交好,而大夫高傒也不是一般的大夫,而是齊國的兩大家族之一,即高氏貴族和國氏貴族。現在小白得到了其中一個大貴族的支持,自然而然就當上了國君,並站穩了腳跟。

但是公子糾不是隻有管仲和召忽兩個人,背後還有一個魯國。魯國派人護送公子糾是下了血本的,是“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的。意思很明確,如果公子糾順利成為齊國國君,那沒什麼好說的;如果公子小白捷足先登了,那對不起,魯國就武力強行護送公子糾入齊,並推翻剛剛登基的小白,重新擁立公子糾做齊國國君。

現在好了,公子小白已經變成齊君小白了,而魯國和公子糾並沒有死心,因為“為時已晚”並不等於“大勢已去”,先機沒有了但還有“後機”。這最後的機會就是武力,誰的拳頭硬誰說了算。所以說,“槍杆子裏麵出政權”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多說無益,是騾子是馬總要拉出來遛遛,雙方很快就由劍拔弩張發展到了短兵相接。齊桓公元年秋七月,魯軍和齊軍在幹時(今山東桓台縣附近)交戰,結果魯軍大敗。魯國雖然氣勢洶洶,但可惜拳頭不硬,沒幾個回合就敗下陣來。魯國的軍隊也確實不爭氣,沒打過齊軍也就罷了,結果還讓齊軍包了餃子,連後路也被齊軍截斷,竟然隻能坐以待斃。更可氣的是,這次帶隊前來進犯齊國的不2000是別人,而是魯國國君魯莊公,而魯莊公竟然差點被俘,自己的戰車丟了之後,乘坐驛站的車子灰溜溜的跑回了魯國。魯國太讓人失望了,看來滿口的仁義道德解決不了實際問題,“批判的武器始終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這回好了,魯國已經不再幻想擁立公子糾當齊國國君了,如今已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了。魯國軍隊會全軍覆滅嗎?公子糾和管仲、召忽的個人命運又將如何?

四、胸襟春天的時候公孫無知剛剛被殺,小白還是一位避難他國的落魄公子,秋天的時候小白不僅已是齊國國君,而且齊軍還完全占據了主動,不僅沒有內憂還一舉解除了外患,此時的齊君小白可謂一帆風順、誌得意滿。接下來的事情無非是如何處置公子糾和管仲、召忽等人,還有就是被齊軍包圍的魯軍。

按照一般邏輯來說,公子糾和管仲、召忽恐怕已經難免一死,而魯軍也很有可能全軍覆滅。但是,一個人的幾句話卻改變了這三個人當中一個人的命運,並客觀上挽救了被圍的魯軍。這個人就是輔佐公子小白的鮑叔牙,被改變命運的那一位就是管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