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當中也有類似的記載,隻是更簡約一些而已,此處就不重複了。
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鮑叔牙是個心胸寬廣和大公無私的人,與那些嫉賢妒能、心胸狹隘的小人不能以道裏計,簡直就是雲壤之別。
本來鮑叔牙是輔佐齊桓公當上國君的第一功臣,隻要沒有後來的管仲,在齊國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麼大的誘惑絕對不是一般人能夠拒絕和克服的。就算是拒絕和克服,恐怕也要做一番艱難的心理鬥爭。但是從《史記》、《國語》和《左傳》的記載中,筆者沒有看到任何有關鮑叔牙心理鬥爭的記載。當然也有另一種可能,因為鮑叔牙的心理活動是一件太小的事,不值得記載,加上個人的心理活動難以捉摸或不可捉摸,也無從記載。但是從《國語》的記載中可以明顯的看到,齊桓公是做過心理鬥爭的。一句“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鉤,是以濱於死。”就透露出了齊桓公的心理狀況。意思很明顯,管仲差點要了我的命,我不應該要他的命嗎?而鮑叔牙如果不是一個大公無私又心胸寬廣的人,不要說使壞了,隻要他保持沉默,管仲都必死無疑。如果他是一個心胸狹隘的人,再隨便使點壞,十個管仲估計都命喪黃泉了,何況營救管仲還要費這麼多周折。
讀者朋友們可能還有疑問:管仲和鮑叔牙不是朋友嗎?沒錯,他們的確是朋友,而且不是一般的朋友,是很好很好的朋友。但是不要以為是朋友就會幫你,往往越是朋友就越要害你。
龐涓和孫臏、李斯和韓非是朋友吧,不僅是朋友還是師兄弟,可是怎麼樣呢?龐涓害了孫臏,李斯害了韓非,為什麼呢?就因為他是你的朋友,他了解你的能力,他害怕你會超過他,更害怕有一天你會成為他的對手,所以他們要先下手為強。這就是人性,人性並不總是善的,人性也可以是惡的。但無論善惡,人總會做出最有利於自己的選擇。如果僅從這個角度講,龐涓和李斯的做法也並非那麼不堪,但也絕稱不上磊落。
所以,鮑叔牙的做法就非常可貴了。鮑叔牙是非常非常清楚管仲的能力的,但是他卻沒有一點嫉妒之心,而且正是利用管仲的大才來說服齊桓公。
筆者還能說什麼呢?
大哉,鮑叔!
偉哉,鮑叔!
這是什麼?這就是胸襟,男人的胸襟!
有胸襟的不止鮑叔牙一個,還有齊桓公。
雖說齊桓公之所以寬赦管仲是因為想利用管仲的才能,但是能做到這樣仍然是難能可貴的。當一個人差點殺死你的時候,你是很難原諒他的,這是人之常情,無ff8厚非。可是齊桓公原諒了管仲,而且還重用管仲,信任管仲,絲毫沒有隔閡或尷尬。所以說,齊桓公也是一個心胸寬廣的人,而不是一個雞零狗碎、小肚雞腸的人,也隻有這樣的人才可以得天下,可以稱霸天下,也才配做天下的霸主。
應該說,正是從這件事開始,為齊桓公將來稱霸諸侯埋好了伏筆、打好了基礎。這個基礎是人格基礎,不是物質基礎,卻是比物質基礎更基礎的基礎。
可是魯國會心甘送管仲回齊嗎?如果把管仲給殺了呢?那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嗎?
但是齊桓公的霸業即將開始,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