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是個有大才的人,鮑叔牙很早就知道。但管仲的命運卻比較乖張,在他輔佐齊桓公之前,一直很倒黴,可以說喝涼水都塞牙縫。最倒黴的一次就要數輔佐公子糾了,本來一切順順當當的,眼看著齊桓公中箭了,眼看著公子糾就要成為齊國國君了,眼看著自己的一身本領有了用武之地。可是,現實是殘酷的,命運是乖張的,曆史也是曲折離奇的,自己本來是要死的,所有的雄心壯誌、抱負理想都將化為泡影,而自己的好朋友鮑叔牙卻又一次神奇地搭救了自己,還讓自己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機會——輔佐齊桓公。還說什麼呢?感動或感謝已經沒有用了,用行動證明吧。
七、知我者,鮑子也筆者說不如管仲自己說,《史記》中記載了管仲的一大段話,在此就不摘錄了,直接翻譯:我從前貧困的時候,曾經和鮑叔一起做生意,分錢的時候總是多給自己一些,而鮑叔並不認為我貪婪,而是知道我貧窮。我曾經一起和鮑叔謀劃事情,沒想到變得更窮了,鮑叔不認為我愚蠢,而是知道時運有利和不利之分。我曾經三次做官卻三次被君主驅逐,鮑叔不認為我無能,而是知道我時運不濟。我曾經三次出戰三次敗走,鮑叔不認為我膽怯,而是知道我家中有位老母親。公子糾爭奪齊君之位失敗,召忽以死相報,而我卻被囚受辱,鮑叔不認為我厚顏無恥,而是知道我不羞於小節而羞於功名不能彰顯於天下。生養我的人是我的父母,而真正了解、理解並深知我心的人是鮑子啊!
筆者說得再好也不如管仲自己說得好,如此綿長而深情的一段話也多虧司馬遷記錄了下來。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得到很多信息,知道了管仲在輔佐齊桓公之前經曆了很多,而大多數經曆都以失敗告終。一個身懷大才的人卻總是時運不濟,也多少讓人有些奇怪。其實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一個人,千萬不要認為自己有才就一定會得到賞識或重用,這個世界是一個唯利是圖的世界,也是一個充滿了偶然並充滿了血腥的世界。現實總是殘酷無情的,人情總是虛偽單薄的。站在高位上的往往是庸才,獲得成功的也不乏無能之輩,而有才之人卻總是受打擊受折磨甚至受虐待。
但是,孟子告訴我們:“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的話既是一種安慰,也是一種警告,還是一種預言。“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樣的話誰都會說,可是這樣的事卻不是誰都能做。現在,管仲不僅說了,而且做到了,接下來就是管仲大顯身手的時候。
史書中對鮑叔牙的記載不詳,隻知道後來做了齊國大夫,也沒有什麼大的作為。但是,筆者認為鮑叔牙已經做夠了做足了,什麼沒有做也就什麼都做了。
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就主動讓位於賢者,知道管仲會把齊國治理好就不再插手也不多說閑話,這既是自知之明也是知人之明。知人難,知己也難,尤其是在知己知彼的情況下保持沉默保持信任,這不僅是智慧的問題,還是人品的問題。所以司馬遷說“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意思就是“天下之人不稱讚管仲賢能而稱讚鮑叔牙有識人之能。”
管仲是千裏馬,鮑叔牙就是伯樂。士並不一定要為知己者死,也可以為知己者活。高山流水,則曲高和寡。有識人之能,未必有容人之量,兩者兼得者,唯鮑叔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