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之第三章修政(1)(1 / 2)

第四章修政經曆了這麼多反複與周折之後,管仲終於又一次踏上了歸國之路。在他即將踏上齊國國土的那一刻,筆者妄自揣測,管仲的內心是不平靜的,是波瀾起伏的,是喜憂參半的,甚至是百感交集的。曾經付出了那麼多的努力,曾經遭受了那麼多的打擊,曾經……這一次上天會眷顧我嗎?幸運之神會降臨到我身邊嗎?我這一生還有可能有所作為嗎?答案即將揭曉。

一、迎歸要說鮑叔牙同誌對管仲先生也實在是太好了,根據《左傳》的記載,正是鮑叔牙親自帶領大軍跑到人家魯國的地盤要人。雖然話講得比較客氣,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裸的威脅,給你臉你就好好接著,不要敬酒不吃吃罰酒,看見了嗎?就算我答應,恐怕我身後的齊國大軍不答應。

現在,管仲終於要回來了,來迎接管仲的,還是鮑叔牙。

無語了,還說什麼呢?誰讓人家是知己呢?讀者朋友不羨慕嗎?反正筆者很羨慕,羨慕得兩眼都冒紅光了。

關於管仲的歸來,《史記》有一句的記載:“鮑叔牙迎受管仲,及堂阜而脫桎梏,齋祓而見桓公。”

堂阜在什麼地方呢?在今山東蒙陰縣西北,靠近魯國。桎梏是什麼呢?桎梏是用來束縛犯人的刑具,具體地說,桎是“手銬”,梏是“腳鐐”。可以說,管仲一踏上齊國國土,鮑叔牙就迫不及待地解除了管仲的“手銬腳鐐”,估計嘴裏還罵罵咧咧的,這幫王八蛋,竟然敢這樣虐待我的老朋友,看我們回去之後怎麼收拾你們。管仲對鮑叔牙的感謝筆者就不寫了,全寫在“第三章知己”裏麵了。

接下來是“齋祓”,齋就是齋戒沐浴,祓是一種祭祀活動,是用來祛除不祥的。連起來就是齋戒沐浴,並通過祓掃除一身的晦氣。要說這齋祓真不是蓋的,從此之後,管仲就順風順水,再沒有遇到什麼棘手或無法解決的問題。

在古代,齋祓是一件很隆重的活動,齋祓預示著將有重大事件舉行或有重大心願向天禱告。如果說在此之前,管仲心中還多少有些忐忑的話,現在可是心平氣和了。齋祓絕對不是一個犯人尤其是一個“叛臣”所能享有的,就是一般的貴族也不能隨便齋祓。現在讓管仲齋祓,這意味著什麼已經不言而喻。

如果根據《國語》的記載,則是“比至,三釁,三浴之。”翻譯過來就是:“等到管仲來了,三次以香料塗身,三次沐浴更衣。”可見其隆重程度。

不管是那種說法,無非都表達了一個意思,即管仲歸國之後舉行了一場隆重的鄭重的莊重的帶有迎接性質的儀式活動。儀式完成了,終於要見齊桓公了。

二、問政要說齊桓公與管仲真是天作之合,一個心胸寬厚、從善如流,另一個才高八鬥、滿腹經綸;一個是董事長,一個是總經理,董事長從不自以為是、剛愎自用,總經理則從來是能謀善斷、智出無窮。馬屁話不多講了,言歸正傳。

管仲、鮑叔牙一行人從堂阜出發,很快就到達了齊國都城營丘。齊桓公則帶領著文武百官早已等候在營丘郊區。估計管仲又感動了,桓公太有誠意了,我本是一介罪臣,而國君卻親自跑到郊區來迎接我。

至於那些寒暄的話、客套的話筆者就不敘述了。無非是路上可好啊,是否順利啊,讓你受苦了,吃得好嗎,睡得好嗎雲雲,這些是齊桓公說的。那麼管仲就會說,有勞國君了,罪臣不敢了,折殺小人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