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乘龍跨鳳傳佳話(2 / 3)

孟明說:“先生不要客氣,我們國君喜歡人才。你就和我同去,和國君見見麵,也沒有什麼壞處。”

簫史就坐著孟明的車子來到雍城,穆公在鳳台等候。孟明先見到穆公,彙報了找人的情況,隨後把簫史帶來。簫史拜見秦穆公,說:“臣是一個山野匹夫,不懂禮法,請國君不要見笑。”

穆公審視簫史,相貌堂堂,一表人才,瀟灑倜儻,有離塵絕俗的氣韻,第一印象不錯,賜給座位,開始考核。穆公問:“聽說你精通簫,是不是也精通笙?”

簫史回答說:“我隻會簫,不會笙。”

穆公有些失望,說:“本來是要尋找會吹笙的,現在你隻會吹簫,恐怕不合女兒的要求。”就就讓孟明帶下去暫時休息。

弄玉在鳳樓窗簾後窺視著鳳台的動靜,看到來人和夢中人完全一樣,又聽到父親和他的對話,就派侍女給穆公傳話:“簫和笙是同一類樂器,客人已經來了,怎麼不讓他演奏一曲聽聽,就這樣讓他走了不可惜嗎?”

穆公就說:“好吧,就請先生用簫演奏一曲,讓寡人一飽耳福。”

簫史取出一隻赤玉簫,色澤溫潤,紅光閃爍,一看就知是稀世珍品。第一曲響起,豔陽下微風徐徐而來,令人心曠神怡,精神充沛。第二曲響起,響徹天空,四處回蕩,天上飄來祥雲朵朵。第三曲響起,一對白鶴盤旋在上空,幾對孔雀出現在近處的樹林;白鳥隨著音樂和鳴,和聲美妙。

弄玉心怡,在鳳樓連連說:“這可真是我要找的丈夫呀!”

秦穆公陶醉了,不住地讚揚說:“聽此音樂,真是享受,不枉生一回呀!”他對樂器來了興趣,問簫史:“這是什麼人發明的簫和笙啊?”

簫史回答說:“笙是女媧娘娘發明的,取音生命的生,含有出生生長生發的意義,它的聲音催人向上,令人愛惜生命。簫是伏羲氏發明的,取義嚴肅的肅,具有恭敬認真莊重安靜的意思,它的聲音令人正直認真清肅,正確麵對一切。”

穆公聽了看到新奇,令簫史:“你再詳細說說。”

“臣的特長是奏簫,就隻能說說簫。”蕭史說,“過去伏羲氏把長短不等的竹管編排在一起,形狀比擬鳳凰的翅膀,吹奏起來聲音和美,象鳳凰鳴唱。大的叫做‘雅簫’,排列二十三根竹管,最長的一尺四寸;小的叫做‘頌簫’,排列十六根竹管,最長的一尺二寸:他們統稱為簫管。其中沒有底的,叫做‘洞簫’。後來皇帝令藝人去昆侖山采伐竹子,製成單管的,橫向製作七個孔,橫著吹奏,聲音象鳳鳴,叫做‘笛子’。笛子一根竹管,比簫形狀簡單,也容易吹奏。後人厭煩簫管繁多,吹奏困難,就隻用一根竹管豎著吹奏。把長的叫做簫,短的叫做管。現在的簫已經不是古代的簫了。”

穆公好奇地問:“你吹奏簫,為什麼能把白鶴等珍貴名鳥招來呢?”

簫史說:“簫雖然簡化,但是聲音沒有變,吹奏出來的聲音象鳳鳴。鳳凰是白鳥之王,百鳥聽到簫的聲音就以為鳳凰在召喚,所以四方之鳥就聚集而來。過去舜帝在湘江山野用簫奏韶樂,引來鳳凰應聲和鳴,何況其他的鳥呀。後人把這裏叫做韶山,二千六百年後這裏還將有聖人誕生。”

穆公服氣了,這個簫史不但精通音樂,還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真是一個理想的女婿。就對簫史說:“寡人的小女弄玉頗通音律,酷愛吹笙,不想嫁給王後及俗家,就許配給你吧。”

簫史很認真地說:“我本是一個山野之人,怎麼敢做王侯的貴胥?這萬萬不可。”

穆公說“小女曾經發過誓願,要選擇會吹奏笙的男子做女婿。你會奏簫,能通天地,喚百鳥。笙簫相通,簫勝於笙。況且我女曾經在夢中見到你,說八月十五將成親。這是天緣哪,卿就不要推辭了。”

蕭史隻好答應,向穆公拜謝。

穆公就令太史看看日子,太史掐指一算,說:“今天是八月中秋,正是黃道吉日,婚嫁上吉,天上月圓,地上人圓。”

穆公說:“好!我女就在今天完婚。”

左右就領著蕭史去沐浴更衣,穆公賜給全新的衣冠。弄玉也在侍女的服侍下梳洗打扮。兩人在鳳樓成婚。弄玉找到意中之人,兩人可謂知音。

第二天,穆公拜蕭史為中大夫。蕭史雖然位列朝班,但是不參與國政,每天駐紮鳳樓之上,不吃飯食,隻是喝幾杯酒,練氣練功。弄玉也跟著他學習吐納導氣,每日排泄漸漸減少,進食也逐漸減少,時常也可以辟穀不食,或者幾粒米就可以滿足一天的需要。每天晚上,弄玉和蕭史笙簫和鳴,非常快樂。接下來,蕭史教弄玉吹簫,學習演奏《來鳳曲》,經過反複練習,漸漸掌握熟練,進而精通。夫妻團聚半年的時間,弄玉也有了幾分仙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