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乘龍跨鳳傳佳話(3 / 3)

一天夜晚,夫妻倆在一起笙簫和鳴,演奏《來風曲》,美妙的聲音傳入九霄。隨著悠揚的旋律,一隻紫色的鳳凰在半空中翩翩起舞,降落在鳳台之上。接著又飛來一聽赤色的龍,盤在鳳台之上。弄玉感到非常新奇,依偎在蕭史身邊。蕭史說:“我本是上界仙人,上帝得知人間的史籍散亂,命我下界整理,於周宣王十七年(公元前811年)五月五日下界投胎降生在周國的簫氏家裏,排行老三,就叫做簫三郎。宣王末年,史官失職,一些史籍丟失,由我進行搜救整理,對遺漏的進行補寫,完善了史籍。周人認為我拯救史籍有功,就叫我蕭史,到現在已經快一百九十年了。上帝命我為華山之主,和你前世有緣分,所以用簫做媒,結為夫妻。我們不能久住人間,今天赤龍紫鳳來迎接我們二人,我們應該走了。”

弄玉說:“父親對我愛如掌上明珠,我應該稟明父親,和他告別。”

蕭史說:“你有孝心很好,但是既然已經成為神仙,應該脫俗無慮,不應該再眷戀人間。再說也不應該泄露天機。”

於是,蕭史乘著赤龍,弄玉乘著紫鳳,從鳳台駕祥雲而去。當時有百姓看見,對著鳳台跪拜。於是後人就稱佳婿為“乘龍”,留下“乘龍快婿”的典故和佳話。

當天夜裏,太華山一帶的百姓有人看到兩人乘著龍鳳降臨,還有人聽到太華山上有鳳凰鳴叫的聲音。

有人把所見所聞彙報給秦穆公,秦穆公來到風樓上,看到人去樓空,望著太華山的方向惘然若失。長長地歎了一口氣說:“神仙的事情,果然有哇!如果現在有龍鳳來迎接寡人,寡人對於丟掉山河就像丟掉一雙鞋子一樣毫不吝惜!”接著命人去太華山尋找女兒的蹤跡,沒有找到。就命人在明星岩下建立一座祠廟,稱作簫女祠,每年在這裏用鮮果供奉祭祀。後人在簫女祠裏經常聽到鳳凰鳴叫的聲音。

從此之後,秦穆公看透了世事,不再喜歡談論兵事,有超然世外的思想,喜歡清靜無為。過了一段時間,公孫枝也死了。子車氏的三個兒子奄息仲行鍼虎都很賢德,國人稱他們為“三良”,孟明視推薦他們,穆公就都拜為大夫。國事漸漸放手。

周襄王三十一年(公元前621年)二月十五日旁晚,穆公坐在鳳台上,抬頭看著月亮,想起女兒弄玉,不知女兒現在何處,什麼時候還能相見。不覺困意上來,合上眼睛,看見女兒弄玉和女婿蕭史騎著鳳凰來自到身邊,接他到月亮之上共同遊覽廣寒宮,感到冷風襲人。凍醒了,就得了怕冷的病,不幾天就去世了,人們認為他德高,仙去了。

秦穆公在位三十九年,享年六十九歲。穆公原配夫人是晉獻公的女兒穆姬,子罃已經立為世子,繼位秦君,後世稱為秦康公。秦康公主持喪事,把秦穆公葬在雍城附近,采用西戎的風俗,用一百七十七個活人殉葬,子車氏的“三良”三位中大夫也在其中。國人哀喪,有人寫了一首歌,名字叫做《黃鳥》(見《詩經•秦風•黃鳥》),歌詞是:

交交黃鳥,止於棘。誰從穆公?子車奄息。

維此奄息,百夫之特。臨其穴,惴惴其栗。

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交交黃鳥,止於桑。誰從穆公?子車仲行。

維此仲行,百夫之防。臨其穴,惴惴其栗。

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交交黃鳥,止於楚。誰從穆公?子車鍼虎。

維此鍼虎,百夫之禦。臨其穴,惴惴其栗。

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意思是說,子車氏三良殉葬太可惜了,他們都是智勇雙全的賢能之人,在戰場上以一當百,應該為國家,為百姓留下他們,我們認可用一百人換回他們其中的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