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葬襄公趙盾掌權(1 / 2)

晉襄公六年,立他的兒子夷皋為世子,讓他的庶弟公子樂到陳國去謀事。這一年,老臣趙衰欒枝先且居胥臣先後死去。第二年,因為大將減少,襄公就改變了軍隊的建製,恢複過去的三軍建製。襄公在用人上也拿不定主意,先是想用士穀做中軍主將,梁益耳為副。先且居的兒子先克說:“狐趙兩家對晉國有大功,他們的兒子不應該廢掉不用。而且士穀的職務是司空,他和梁益耳都沒有戰功,冷丁提拔為大將,恐怕難以服眾。”

襄公聽了覺得有道理,就安排狐射姑為中軍元帥,由趙盾輔佐;箕鄭父為為上軍元帥,荀林父輔佐;先蔑為下軍元帥,先居輔佐。狐射姑盛氣淩人地對三軍發號施令,全權指揮,對上下軍元帥都看不在眼裏。司馬臾(yú)駢(pián)覺得欠妥,就提出意見,說:“治軍將帥相合最為重要,現在的三軍元帥除了老將就是功臣之後。元帥應該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謙虛一點。不應該太獨斷太自負了,應該吸取楚國令尹子玉的教訓。”

狐射姑聽了非常生氣,怒氣衝衝地說:“我剛剛行駛中軍元帥的權力,你怎麼敢胡言亂語,降低我的威信?左右,抽他一百鞭子!”左右上來就對臾駢施行鞭刑,打得遍體鱗傷。許多人聽說了這件是事,對狐射姑產生了看法,不服。

士穀梁益耳聽說先克阻擋了他倆的升遷重用,就產生了仇恨,等到太傅陽處父出訪衛國回來,都向陽處父說狐射姑的壞話。陽處父就秘密對襄公說:“狐射姑高傲自大,目中無人,沒有威信,不是大將之才。我曾經在軍中佐助過子餘,對他的兒子趙盾比較了解,趙盾的能力要在狐偃孤之上,是個元帥的料。”

襄公信得過自己的師傅陽處父,令陽處父把三軍元帥都找來開會。三軍元帥都到了,狐射孤仍想主持會議。襄公喊著他的字號說:“賈季,寡人以前都是讓趙盾輔佐你,今天反過來,從今以後你輔佐趙盾。”狐射姑不敢說啥,隻得答應退後。

於是襄公就拜趙盾為中軍元帥,令狐射姑輔佐,上軍和下軍都沒有變動。

趙盾從此掌握大權,禮貌待人,精心國政,國人都心悅誠服。

司馬臾駢就對陽處父說:“你直言不諱,忠君可是忠啊,可是遭人記恨哪,你應該小心防備呀。”

陽處父說:“隻要有利於國家,我不能逃避私怨。”

第二天,狐射姑就單獨去見晉襄公,說:“主公念射姑父輩的功勞,先前安排我掌管軍政,忽然變更,臣不知道犯了什麼罪?是認為我父親狐偃的功勞不如趙衰嗎?還是有別的因由?”

襄公不加思索地說:“沒有別的,陽處父對寡人說,你不得人心,不適合做大將,所以就換了你。”

這一句話就把陽處父給出賣了。

晉襄公三易將帥,埋下了禍根,貽害無窮。

八月,晉襄公生病了,臥床不起,就令人把太傅陽處父上卿趙盾等人找來,囑托說:“寡人繼承父業,破狄伐秦,晉國的銳氣沒有受挫,國威尚在,霸業尚在。不幸的是我壽命不長,即將與各位長別。世子夷皋年幼,請你們盡心輔佐,對臨國保持友好,不要丟掉霸業。”

群臣領命告退,晉襄公當天夜裏就死了。

第二天,群臣要奉世子夷皋即位。趙盾說:“現在國家多難,又和秦國狄國結仇,不可以立幼主。立襄公的弟弟雍,性情善良,年歲比較大,先君非常喜愛他。公子雍現在在秦國為大夫,迎立公子雍可以改善和秦國的關係,結交舊好。善良可以穩固,年長可以主事,恢複舊好可以安定。”

狐射姑說:“不如立立他的弟弟公子樂,他的母親辰嬴受到先君的喜愛。公子樂在陳國,陳國向來和晉國友好,距離也比較近,當天可以打來回。”

趙盾說:“辰嬴位次太低,名聲不好,母淫子微,難以服眾。外迎不能丟掉大國選取小國,秦國大而且近,可以援助晉國;陳國小而且遠,援助也沒有多大力量。必立公子雍。”

於是趙盾就派先蔑(miè)和士會去秦國報喪,迎接公子雍為君。先蔑和士會臨行之前。荀林父說:“夫人世子都在,去別的國家迎接新君恐怕不能成功,可能還會有變化,你應該以有病為名推辭不去。”

先蔑說:“政權掌握在趙盾的手裏,能有什麼變化?”不聽荀林父的話,兩人出使齊國。

荀林父對人說:“趙盾這個決策欠妥當,一定還會有變化。都是比較好的朋友,我不能不提示先蔑。他不聽沒有辦法,先蔑這次出使恐怕回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