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少頃到城牆上巡防,往城牆下看了看,雖然遠處護城河之外的淮軍一片寧靜,但隨時都會發起新一輪的攻擊。
“閔太守,降了吧。”馬峰隨同著閔少頃,再勸一句。
閔少頃沉默良久,突然問道:“仲寧,你是會州人吧?”
馬峰一愣,也不明白閔少頃的用意,如實道:“下官祖籍的確是會州潭縣人,從父輩已遷徙到徐州,不過偶爾,下官還是會去潭縣看看,那裏也有很多馬姓的同族之人。”
閔少頃歎道:“仲寧賢弟與其他的同僚不同,他們或是貪生怕死不敢與淮軍一戰,又或是為淮軍所收買,心裏都已認定了這場戰事的輸贏,為兄隻是不明白,仲寧賢弟乃是忠良之後,怎也會這般容易屈服?”
馬家也算是會州一代的大家族,這樣的家族在當地有名望,子孫也眾多,而馬峰從父輩開始在徐州為官,是徐州的世襲官吏之一。馬峰向來對朝廷的政令無不遵從,從來也未表現出對朝廷的抵觸,而此次他的態度,令閔少頃感覺意外。
“雖是忠臣,但也要忠於有道明君。”
馬峰對朝廷態度的轉變主要是因馬峰曾與新皇蘇彥有過一麵之緣,曾在蘇彥去淮北納糧時,馬峰作為地方巡糧特使曾想去拜會,沒想到看到的卻是一個昏聵無比的昱王。而楚王,卻是一個勤勉克己的皇子,他怎麼都想不明白,為何先皇會將皇位傳給昱王而非楚王,這是令他對朝廷心生芥蒂的地方。
當馬峰將自己的理由說出,閔少頃歎一句:“新皇畢竟是嫡子。”
嫡子!
的確新皇繼位後為了自圓其說,一次次對外重申他是嫡子。嫡子又如何?二皇子不照樣是嫡子?同是皇家血脈,淮王還是嫡長子呢,現在卻成了朝廷眼中的反賊。
閔少頃沉默片刻,然後看著遠處道:“南林離這裏不遠,前日朝廷的指令應該就會到南林,怎的還不見他們來援救?”
馬峰苦笑道:“閔太守還真等著朝廷所謂的援軍?現在是非常時期,沒有郡守或是縣尉在節製兵權時會拿自己城池的安危來冒這險。他們是文臣,不是武將,考慮的首先是他們自己的安危,就好像我們徐州城的那些文官一樣。”
閔少頃道:“南林的劉太守,應該並非這樣的人,其他的城不派援軍也就算了,劉太守……他應該會來。”
馬峰歎口氣,看起來閔少頃還是對朝廷以及他的那些同僚抱有希望,他知道閔少頃和劉太守的關係很好,以前還曾是同窗好友。現在正值一地危難,說不定那劉太守早就私通了淮王,誰還會在意他這個同窗的死活。
“閔太守,還是降了,別無他法。”馬峰再次苦口婆心勸了一句,“過了今天,也許明天城破了就不再有機會,嫂子和閔氏家族的命運也掌握在你手裏。”
作為家族中的代表,不但要考慮自己的安危,更要顧及自己家族未來的前途。
這正是這些從世家出來的子弟所要顧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