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老弟,這麼晚了,給家裏哪位求神拜佛來著?”劉公友好地問道,其實他知道這對夫婦倆一塊出來,家裏就再沒其他人了。
“內人快臨產了,我們來求個平安。”林光年在長輩麵前畢恭畢敬的,頭也沒抬起來。
“哦,恭喜恭喜,願祖宗和觀音菩薩保佑你們,快進去吧。”
林光年夫婦靜靜地走進廟堂,來到觀音菩薩像前,李玉梅把香點燃後插在一個碗裏,兩人雙手合起立在胸前,默默地向觀音菩薩祈禱著。這會廟堂裏沒其他的人,四周寂靜無聲,微弱的燭光搖晃著紅色的柱子,連牆麵的壁畫也似乎跟著生動。不一會,隻聽到李玉梅反複祈求道:“高高在上的觀音菩薩,求您保佑我腹中的胎兒正常,將來健康成長……”
林光年低著頭,也雙手合起,靜坐在妻子身邊,他們虔誠的祈禱仿佛可以讓感動穿透這廟宇,洪恩輻射到生活的每個角落。
原來林光年夫婦已成婚多年,前麵生過一個孩子,但不到一歲便夭折了,之後還有一次不小心流產,這是李玉梅的第三次懷孕。在這深山小鎮裏,封建思想極重,對沒有什麼醫療知識的農民來說,為保全胎兒正常發育生產,稍有不順心,便到廟裏祈禱,客家人也有這一習俗。
隆城幾百戶人家大都是地地道道的客家人,操著古老純樸的客家方言,俗稱新民話。有一小部分是相對於客家人而言的本地人,講的是本地話。客家人和本地人的區別主要就是先到和後到之分,也有人說本地人是南方的土著居民,並非正宗客家人,但這在學術上仍有爭議。總的來說,他們都承認自己的祖宗是從外地搬過來的,比如福建、江西等地,而他們知道自己更遠的祖先均在中原,如河南、甘肅、山東等。隆城人來這裏生活了多長時間,確切的年代已無從考證,大部分人認為在元末明初的時候開始入住。
客家人是漢族民係的一個分支,保留著漢族最古老的傳統,之所以稱為客家,是因為這些人的祖先很早以前為躲避災荒、戰亂從中原不斷往南遷徙而每到一處就以客地安家,對外人說這個家即是外地客的一種謙虛說法。但在隆城很多人其實並不知道自己是客家人,他們隻知道自己從很遠的地方來,祖先是中原人,祖籍也在中原。
直到廟堂的鍾聲再次響起,林光年才攜同妻子一起走出廟堂。天已經全黑了,街上的行人也更稀少了,林光年撫摸著廟堂外光滑的石柱,回頭望了望這威嚴的廟堂,鬆了口氣,他挽起妻子的手,尋著朦朧的夜色往家的方向走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