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二人乃是此前俊才榜的第一位和第二位。第一位姓穆名易,師從招雪峰。第二位姓王名晴,也是一位女生,也是師從招雪峰。
葉軒身上是富麗堂皇之金玉文華,龍婷兒身上是如水如月的湛清文華,穆易是如金甲鐵衣一般的烏金文華,王晴則是冰清玉潔的晶瑩文華。
李自縱觀全場,此時醞釀詩心,散出詩書文華之氣者,也隻有這幾位光華燦爛,引得主持欽差和書院院主與長老們紛紛讚賞。
“看來今天我的對手也就是軒弟與這三位了,其他人或有巧思奇想,然而句成可以與此三人相互敵手,但詩作就難了。”
《襄陽歌》瀟灑的吟完,李自心中已然有了風月對景之句。這卻全然不是他思考而來,僅僅隻是這《襄陽歌》一並趁著他的口舌給帶出來的。
“酒盡杯中月,風移座下雲。”
就是這兩句。兩個簡單的喝酒詩句。
但是此時的李自吟完《襄陽歌》,不自然的被其中甚深詩道就帶入了其中。而這兩句,也不再是簡單的喝酒詩句。
而是一種淩駕於領悟詩道之上的境界。
但隻要這兩句還沒出口,沒有化入口舌,化入身心,那就不會引發李自的身心變化。
“叮當!”
香火燒斷了紅繩,銅錢掉在了銅盤之上。
聽見這清脆的聲響,這十數位作答的學子,也都齊齊停止了思慮,看向了主持席上。
欽差正與院主長老們談話。他們聽到這銅錢擊玉盤之聲,也就停下了閑言。轉而看向了那玉盤金爐。
“吉時已到,諸位英才,可以出示答案了。”欽差淡淡言語,似乎對眼前這些匡山學子非常有信心。
“月滴蟬多飲,風棲浪亦眠。”
此言一出,當即便有一位學子朗聲答卷。李自聽得清楚,卻是離他不遠處的納蘭簫,此一聯與他之前那“天無二日”之句,大大不同,看來自己當時對他的啟發已經有了作用。
納蘭簫兩句說完,便向李自這裏側目了一下,正與李自目光相對。
炙熱與冷傲。
李自一眼看出這納蘭簫的用意,他還記著之前那次大敗。現在首先出口一聯,以為進步長足,便又要尋李自挑戰。
李自哪裏管他,淡淡一笑,便移開了目光。
主持台上,欽差聽完納蘭簫的答句,便叫了一聲好。卻也不說別的,隻是問:“其他人呢?”
這一言之後,其他十五人也紛紛答卷。
“秋水容明月,風波失白雲。”
“花自月中落,風從浪底來。”
“月光聞桂子,風影見花容。”
“羌笛關山月,風雲瀚海波。”
“江頭明月樹,風尾落花枝。”
“天中唯一月,風底有千家。”
“月隨雲出沒,風與浪來回。”
“石可停明月,風難係白雲。”
“月入千江水,風開四海天。”
“月喧泉落石,風靜樹棲煙。”
“山高增月遠,風定始江清。”
“水清明月見,風動暗香無。”
“月白天青滿,風吹花落初。”
“江月無魚見,風花隻樹知。”
……
但是李自卻隻是站著,隻是聽大家答卷,待大家答完,也未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