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興二年四月中旬,在得知金軍已經在河中府完成集結之後,曲端以製置司都統製的身份下令給徐衛,命他無論如何,要確保潼關、風陵渡、蒲津浮橋三處周全。其實,不用他下令,徐衛就已經將這三處入口通道完全堵死。此時,吳玠已經自陝州返回,陝州兵馬鈐轄楊彥,都監馬泰隨後赴任。至此,陝華軍已經收複防區內所有失地。
徐衛在給曲端的複函中,除了報告陝華軍情之外,還根本吳玠等將的建議特意提醒,婁宿在洛陽盤踞月餘,此時必已與援兵會合,他既然沒有走潼關,那隻能是渡河北上。因此,金軍手裏或者握有舟船,他們有可能選擇我軍防備薄弱之處渡河。
曲端亦深明此理,所以他派遣了一個人駐守丹州。這個人,便是與徐衛齊名的姚平仲。定戎大捷之後,兩司論功行賞,姚希晏被免去了陝州兵馬總管,陝華經略安撫副使的差遣,而改任環州知州兼兵馬都鈐轄。這個任命一度在西軍內部引起熱議,將帥們都猜測,兩司長官這個任命,可能是為姚平仲接手環慶經略安撫使作準備。而對於這一點,各種將帥們是樂見其成的,姚平仲本是西軍將門之後,關中豪傑還送他“小太尉”的綽號,他接手環慶總比姓曲的要好。
但也不乏“有識之士”看出個中端倪,無論是陝華帥徐衛,還是姚平仲,劉光世,都有著驚人的相同之處。他們係出將門,且為西軍中年輕少壯一輩,而且無一例外在東京呆過,受到官家寵愛提拔。李綱何灌,讓原本在西軍中屬第二梯次的曲端在前麵充當急先鋒,然後讓徐衛姚平仲這樣的年輕將領上位,將兵權交到他們手裏,進而達到統一指揮的目的。
咱們能讓他得逞麼?
姚平仲雖然被調到環慶路,並且作了知州,可他心裏還是很不爽利。原因無他,當年他跟種師道一起進京勤王的時候,他就已經是鈐轄一級的統兵官了。而那時候,徐衛才是個鄉兵首領。這才幾年?紫金虎蹭蹭竄到大帥的位置了,招討河東,他甚至還在徐衛麾下聽命,叫他如何不急?
在調往環慶後,製置司就有人傳話,將這個任命的深意挑破,讓他用心打仗,兩司長官不會虧待他。因此,姚平仲雖然不怎麼待見曲端,但還是跟隨他開赴前線,並受命駐守丹州。
姚知州是鐵了心要建功立業,不想讓徐衛比下去。一到丹州,馬不停蹄地整頓城防,考察地形。吳玠等將佐判斷金軍會借舟船渡河,而且最有可能的地方就是丹州。徐衛念著招討河東時,姚平仲不但爽快地出兵,而且力戰有功,因此專門派人提醒他,丹州麵臨金軍威脅。
姚希晏的性格是誌得氣滿,雖然前兩年倒了霧,被朝中的文官集團樹立成反麵典型加以攻擊,可他那份驕傲仍在,回給徐衛的信內容非常簡單,我還就怕金軍不來!
當然,他這麼囂張也是有底氣的,他手裏有兵六千,器械精良,而且還有楊再興這樣的猛將。最讓他得意的是丹州的地形,丹州就是後世的陝西宜川縣,地處渭北高原,黃河沿岸,從地理上來說,它屬於丘陵溝壑區,必定將大大限製金軍騎兵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