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2章 祭祀(1)(1 / 3)

第一百一十二章 王韶

“王參軍,現在西北形勢如何?”王靜輝轉變話題,因為王韶是他要極力爭取的人物,況且這小子應該有那《平戎三策》了,雖然自己也知道《平戎三策》的大致內容,但這東西可不是詩文拿來就可以用,最好還是找到“原版作家”更好些。

說起西北,王韶的話題就多了起來,他在那裏生活了近二十年,對那裏的軍事情況了如指掌,王靜輝也想從王韶的口中多了解一下宋夏邊境區域的現狀,見狀便請王韶換個地方來交談,把王韶領到後院的一間書房中,王韶走進屋內一看便楞在了那裏——書房的兩麵牆壁上掛著兩幅特大號的地圖,一個便是宋夏交界地圖,另外一份便是宋遼邊境圖了。

王韶有些吃驚的看著王靜輝,他看到這兩幅地圖便知道了王靜輝的想法——擊潰西夏,收複燕雲!他走到那副宋夏邊境圖前,驚訝的發現王靜輝的地圖遠比他見過的要精確的多,好多道路、河流、村莊都一一再現,他在西北待了快二十年,自然知道一些軍事地圖上所沒有的東西,這幅標示詳盡的地圖,在王韶的眼中簡直是無價之寶。

王靜輝笑咪咪的看著王韶在觀看宋夏邊境圖,這兩幅地圖可是費了他不少心思,因為這樣的地圖等同於國家機密,他還是從他老丈人趙曙那裏下手,富弼親手把地圖交到他手上的。當初王靜輝建議用走私商人或是僧道等身份拉掩護進入西夏到處去搜尋情報,然後開列了長長的一紙重點收集情報的清單,對每一個村莊、河流、橋梁、水井都要明確的記錄,這是列在前幾位的重要情報,所以王韶才發現自己在軍中所用的地圖居然還沒有駙馬的精確的原因。

王靜輝走到書架前仔細尋找了一番,從一個格子中拿出幾張寫滿字的稿紙,遞給正在聚精會神看地圖的王韶,王韶似乎有些不解,但看過那幾張稿紙後,心中隻剩下驚訝和歎服了——這正是自己總結多年的對西夏的戰略計劃《平戎三策》。

本來王靜輝按照曆史上王韶寫出的《平戎三策》的精神重寫了《對西夏長期戰略劄子》,但他一直壓在手裏沒有上交,而是不斷的根據形勢進行修改,其實他不上交這份劄子的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因為王韶必須要靠《平戎三策》才可以出頭,如果自己把他的成果給竊取了,那毫無疑問,還隻是個參軍的王韶想成為統兵大將的快車道就算被自己徹底切斷了,王韶這一生甚至會籍籍無名,這是王靜輝所不能夠忍受的,不到最後時刻,他是不會把底牌亮出來的。

這幾張紙上所寫的東西就是王韶這麼多年來的成果,不過在開戰的時機上王靜輝和他有所不同,這簡直是讓王韶太驚訝了,但看看紙上的筆記也不是最近才寫的,估計有段時間了。王韶問道:“大人曾經在西北待過?”

王靜輝笑著說道:“我曾經有事路過那裏對那裏還算有些了解,後來才想出這麼個方案出來。王兄久居邊關,想必對那裏熟悉的很,還請指教!”現在他撒起謊來真是眼皮都不帶眨的,就好象他拿著“明月幾時有”和蘇東坡討論得失一樣。

王韶聽後站在地圖前,按照王靜輝所寫的劄子在地圖山比畫著,他現在離完善《平戎三策》還有段時間,但大腦中已經形成了先取熙河斷西夏後路的戰略想法了,而王靜輝這道劄子則是完完全全的幹貨,王韶這種常年駐紮在西北前線的將領理解起來自然是非常明白,劄子上所寫的也是深深的符合他內心中的相法。過了一會兒後,王韶轉身向王靜輝說道:“大人之才,韶佩服之至!但心中還有些不解,還請大人以解心中疑惑。”

王靜輝心想:你能不佩服嗎?這本來就是你多年來的研究成果!當下便收斂了心神,全心應付王韶的提問,對於這個時代的軍隊,王靜輝了解的是非常少的,隻知道宋朝軍隊無能老是打敗仗,但他在寫《平戎三策》的時候也專門向樞密院的人來請教,尤其是擔任第一屆帝國總參謀部作戰總長的郭逵,他知道自己能夠保持這個相當於樞密副使的職位,完全是王靜輝一人之力,所以幾乎隻要駙馬有求,他必能做得非常周到,幹脆送了一個熟知軍旅細節的偏將到楚州來負責解答王靜輝的各種問題。

通過了解後,王靜輝才知道這個時代宋朝的軍隊也不算弱了,在武器先進程度上那就不用多說了,現在的大宋和其他國家相比,簡直就是美國的軍事科技宋朝版,而且單兵作戰能力也不弱,士兵的訓練是極為嚴格的,而且還有不同的級別加以區分。在軍事上宋朝的統治階層也實行了“強幹弱枝”政策,核心軍隊的教頭和總教頭們每隔五天就要輪換不同的營區來訓練軍務,使受訓士兵對不同的武功和戰法有新的認識,而且從軍隊所使用的弓弩來看,宋朝士兵的臂力要遠遠大於前朝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