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子過的也快,卻到了科舉放榜之時。這幾日沈異洵尋花問柳,風流至極,整日飲酒作樂。及至放榜時,更是大言不慚,說自己定是會元。
比至放榜,眾皆圍觀,這沈異洵看了半刻,卻不見自己姓名,又讓仆從看了一遍,也尋不到,隻得悻悻回府。
這紀洪宇早已備好酒席隻待外孫歸來,仆人見異洵回府,連忙放起爆竹,這紀洪宇與紀浮也出了迎接,誰知這沈異洵大罵那放爆竹的仆人有眼無珠。紀父子見狀忙問異洵如何,這異洵本想法搪塞,不料下人俱陳,說著榜上無名,這異洵抬手便向仆人打去,卻被紀浮阻攔。
紀父子安慰道:“無妨,三年後再考便是,何苦大罵下人”
眾人進了府,依舊入席飲食,決口不提科舉之事,隻言異洵辛苦,讓他多留幾日,異洵應下,可是心中憤憤,這酒吃的不爽,菜夾的無味,宴罷在房中獨坐至雞鳴。
卻說這禁城內,皇後下葬已是數日,刑部也議了這湯若何的種種罪狀,比比皆是死罪,這抄家的官員言畢這湯府的家私,比國庫還有餘。這天子大罵湯若何是朝中蛀蟲,又讓刑部重新議罪,從重判處。
這刑部官員領了命,又翻了一遍罪證,將這條條狀狀列明,最後議了個誅五族的重罪又交與天子裁決。這天子當時也是怒在心頭才讓刑部重議,最終卻出了如此重罪,心生惻隱,下旨,僅誅湯若何滿門即可,其餘牽扯人等,從輕處置。眾臣皆呼皇上仁治。
這刑部領了命,就旨宣判,獄中湯若何大呼冤枉,卻也於事無補,三日後卻赴刑場梟首示眾。真可謂是:
金銀到頭一場空,何故舍命逐公侯。
功名從來如糞土,利祿也難得善終。
經此湯若何一案,天子下令整頓吏治,霎時間人人自危,卻不知這天子突害了怪病,一連幾日常夢到先皇後,似是冤魂纏上身,這病也找不到病因,這可讓眾太醫犯了難。
最終隻得請來道士在宮中做法,這倒是揮著桃木劍驅鬼,在宮中貼上了幾張符,布了個乾坤陣,當日皇上便可安寢。
這道士卻說皇上此症乃是先皇後陽魂未去,乃至皇帝整日噩夢,自己所布之陣隻有月餘之效,如若想根治,需早早立後,後位有缺,這孫皇後的陽魂留戀不舍,不能早日轉世,隻有斷了陽魂的念想才能破此症。
這皇上聽罷,卻在次日朝中提及此事,眾大臣聽罷,皆言可立德妃傅承歡為後。這皇帝後宮三十二位嬪妃,除了這湯貴妃被打入冷宮,其餘眾妃中,隻有德妃已有身孕,且品行淳良,有皇後之德,這皇上思忖過後,變應了眾大臣的提議,著禮部抓緊辦理皇後冊封大典,散朝後,眾大臣皆去傅府道喜,這傅大圭也未曾想到自己的女兒竟成了皇後,自己一躍成了國丈。
是日,這皇後冊封大典始,這傅承歡身著金絲繡鳳袍,帶束發嵌寶紫金冠,束五彩花結穗宮絛,外罩百花穿蝶排穗褂,登金緞鳳紋粉底靴。
顏勝桃花更春色,貌比貂蟬賽玉環。
眉如墨畫才點卻,目若秋波惹人憐。
這傅承歡乃是一代佳人,此時更顯得容光煥發,嬌豔欲滴。其麵帶微笑,儀態大方,讓人不由得心生敬意。
大典之上,鼓樂齊鳴,文武百官皆肅立兩側,行三跪九叩之禮。天子親自宣讀冊封詔書,讚揚承歡品行端莊,有母儀天下之風範。承歡感切,接過冊封詔書,再三叩謝天恩。
此時,宮女們紛紛獻上珍寶玉器、絲綢錦繡,以示祝賀。承歡含笑接受,一一答謝。整個大典充滿了喜慶和莊重的氣氛。
如此這傅承歡未使手段卻得了皇後之位,從此母儀天下,入主長秋宮。
可悲那湯貴妃,費盡心機,到頭來卻是為他人做嫁衣。可憐那孫皇後,懷了龍子惹人嫉。可喜這傅承歡,不爭不搶,卻落了個美名傳。真個是:為善的卻得善,造惡的生惡緣,更哪得人間雙全法,又幾人造化會神原,不過是興亡苦百姓,山裏做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