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戈理的個性和作為,或說其思想形成和發展的軌跡,代表了熱愛民族,臆想依自己的力量並借助語言魄力,來服務於社會進步事業的一類青年。
1985年4月19日周五
今日情緒有些異常,追溯往昔情緒波動的原因,自知這一切是因為某種信息迎合了自己急切上進的心思。索求的生活目的,在根本上若果戈理的理想,臆求借文學力作,振人醒人,知己力之不凡,而自我卻苦於懷疑、恍惚,甚至糾纏於周圍生活的冷落情致和死氣沉沉!
近幾日讀《美學》,時常陷入沉思和想象,頭腦卻依然十分清晰和條理。凡生活現實中,特別是幹某種事業,思維的理智、條理、係統性是達到其目的之有效途經和要求。因為現代科學和哲學的發達,也應歸功於其中的係統性思辨。由此,我覺得不應再拖著一條庸人的長辮子了,不培養自己的性格,生活中不保持住自己的個性和理想,今生將無所作為,無論已明確或尚在遲疑、恍惚的生活目標,都將成為泡影;都將存在於臆想中,並被意想不到的庸常知識,所衝散、淡化,即使永不沉淪,能夠不斷自省自勵,也不過是一個浪漫的幻想家而已。這樣生活的人,對己是難以拂去的苦痛和無窮盡的煩惱,對社會隻是又多了一個性格孤僻之人。
不去追求瞬間的榮耀。
而今的任務:求索於哲學、掌握目前的功課;不求得過且過,而求“利於行業”。生活上切忌虛榮,力避優柔寡斷、嘩眾取寵、與人爭執、固執己見。
《遠離》
淚兒充盈眼眶
因確定遠離你的心念
被人唾棄、不屑
是我選擇的行跡
讓你氣惱、嘲笑
我不再去想、去慮
“適者生存”
是最有效的慰籍。
1985年4月23日周二
星期天去黃島,星期一清晨,見樹枝上已綠葉熒熒了。
姐姐結婚去京旅遊。念父母近兩年間,兒女均遠離,其心情一定甚苦。心生一種說不出的憂傷!
晚,胚胎老師的一席話,使我平時對學習的認識有所觸動。自學能力,應是大學生實際能力水平的判定。就吾而言,對自己喜歡的文學書籍,自學能力則甚強,根本沒有被人強迫的因素;而對學業功課,則是在壓力下,甚至在老師、作業、考試的強求下,才不得不成就之。我們雖處於八十時代,但如今的大學,起碼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卻不是時代最先進的。在初高中學校教育中,總覺得大學是培養利於社會進步的創造型人才的場所。而目前的要求,起碼在外表上,不過就是一定要學習刻苦、成績優秀、生活作風四平八穩。而這一切,對思想活躍者而言,如此學習生活必定是壓抑、苦悶的。
1985年4月26日周五
《遐想》
是為前途
還是單單為了你
上蒼就是如此
創造機遇
擺弄事宜
纏繞的苦索
正在消去
通行的路
雖不平坦
卻是那樣的清晰。
打算明日回家,今日請假,欲在家多待幾日。姐姐結婚,家中應有事需做,但真正原因是自己想通過這瞬間的遠離,與現今環境暫時的解脫,來理清自己的思路。
眼下集體生活中,可以娛樂的活動惟有跳舞,其它形式確實很難搞起來!集體環境下,校方沒有用心通過豐富的文化活動來滿足精力充沛的青春需要,隻要依賴自己喜好和索求填充即將失去和應得到的東西。
1985年4月30日周二
星期天到家,計劃五一晚歸。
濟南天氣較青島尤顯得燥熱,而在靜謐、生機、溫情的家園中,身心感到格外的甜潤。這形體的移動,環境的異變,不僅對身心,對頭腦乃有甚大的益處。
人於世間,能夠時時自警,看清自身的利弊,克製自己的情感,保持理智,這是難能可貴的。一個人在理智中,若能以勤勉和勞作來挽救瞬間即逝的年齡歲月,成績自我理想和事業,則可稱為安身立命於社會的實實在在人物。
山外青山樓外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兩麵枝。
1985年5月3日周五
趕著讀《果戈理傳》。此書可謂神遇,果戈理的怪癖,別林斯基的惆悵。對我而言,都不難理解。精神理念與客觀實體之矛盾間的不可調和性及其所能調和的手段,其中的無奈和滑稽,是多麼令人懊惱、悲傷!
不鄙陋、不愚妄而是真正擁有愛心的人們,難道就無法找到滿意而完美的人物形象了嗎?難道這就是所謂的不以人意誌為轉移的自然法則!不這樣去想,又如何去看待和說明從俄國普希金、萊蒙托夫、果戈理、別林斯基到法國的莫泊桑等等無數人間的奇才良秀,他們的生活憂慮和溘然早逝。
五一晚歸校,三日之別,校園中跳舞已蔚然成風。想大明湖畔三五成群的舞動形象,此可謂當下國家流行的風尚了。
沉思中,總覺得:常人的餘暇和過剩精力,如果隻是一味消磨在沉默與苦悶,其對個人、對社會都會是無益而有害的。在跳舞的異性接觸中,可以看到人能力上的差異,也可從中學到一點自製力和應有的禮貌……不可說一無是處。
1985年5月6日周一晨天空格外晴朗
安撫
默默地
默默地
克製住這羽翼撩撥的心血之衝動
默念著
默念著
聆聽上帝的操縱
僅僅隻是這樣
心靈卻已經斑斑創傷
血滴滴與內流的淚水交融
在而今空漠虛無的上界和空間
我隻能
單憑己力的強勁不滯
用毅力、耐心、倔強和勇氣
執著地追求實現人生意義的載體
又聽任上天
來應對和安置我為人的庸常瑣事
對待生活的你、你、你……
1985年5月9日周四
早起,跑步到中山公園,空氣格外涼爽,心境也很好。
周二,看《馬可?波羅》,勾起思潮無限澎湃,仿佛自我置身在那大自然的壯闊中一樣。我真得渴望能夠那樣走出去領略一番。然後,把感受書寫下來,傳達世人。
昨日,在課堂上寫下列語句:
我詛咒蒼天
設置空間、時間的阻攔
我蔑視傳統
虛偽地羈絆自然奔暢的情感
我深深地知道
生活中我在自欺
源於客觀前的怯懦、猜疑
我多想生活在夢裏
因為這樣歡樂、痛苦能得到瞬間品嚐
卻不會產生海潮般的憂慮、自欺、淒切、沮喪
晚漫步海濱,遐想多於追念。
今晚讀完《果戈理傳》,此書不僅讓我認識了果戈理,更可喜的是從中了解到別林斯基的事情。如果說別林斯基的思想,是通過對全社會從形式和內容上的改造,來求得社會的進步。那麼,果戈理則是以規勸、驚醒世人,用基督教對人性心靈的教誨,讓每個人通過慎獨、省醒、愛人的覺悟,來求得社會的和平、自由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