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知識的掌握,對將來做醫生是必不可少的。曆史上許多文學家,像別林斯基未能完成大學生涯,也非其心願,隻為某些問題沒有被其意識到,自我無法把握罷了。的確,就吾而言,客觀不允許半途而廢,五年的學習不但要能“挺”的過去,也應該以優異成績為己念。在這過程中,還不能讓頭腦對社會及人類各色矛盾的認識,始終處於朦朧狀態,或停滯在不求甚解當中,故此,吾身心之負擔,是不輕鬆的!雖自樂於這種不輕鬆,但卻時常被世俗庸場瑣事蒙蔽、迷惑,因而看不清楚自我作為的意義。要不浪費生命時光,做事就必須要有目的。無論這目的是長遠的,還是就近的,都應該讓其為之理想服務。人平時,往往因為覺得自己的所作所為與頭腦中盤桓的人生目的(或追求的利益),不能夠相符合。因此而苦悶、憂鬱、煩恨。然而,對某一個人來說,因學識上的問題,自我判斷往往卻是不真實的。一個人如能正確地分析和判斷清楚自己“所做的事”與“應做得事”,並能自覺調節自我的精神狀態和行動,特別是這種調節真正是經驗、知識基礎上的行動,而不是本能和直覺的行動。那麼,其人就是不平凡的,其作為要比單憑本能和勇氣,要更高一籌。
1985年6月14日周五
《美學》是繼《別林斯基選集》後對我思想震動極大的第二本書。若說後者隻給我一個朦朧的藝術熏陶;那麼,前者給我真正本質上的解答,或說是把世間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各種關係和人為的東西,都赤裸裸地揭開來給人看。我被其博大氣勢和強勁意誌所震懾,沉溺於近乎盲目的崇拜中。真正令我振奮和引起我共鳴的,是他那明晰、沉穩地闡述問題的姿態,和其所揭露的問題,確實能夠觸及人的心靈。
真正實在的個性人格應是在周圍環境中顯示出意誌力,即在世間留下其創造力的痕跡。這也有狹義和廣義之說,由此想到鄒韜奮的認識:一個人能使周圍的人都受益,才能體現其意識和行為的崇高性。
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即使知道了一個普泛的真理,但這一真理一旦公開後,其觸及到的如若不是人們快慰、愉悅的脾性和習慣。那麼,它就很難使周圍的人們都能很好地去領會、感受或約束於這一真理。即使這類真理,能夠根除人們日常沉積內心的鬱悶、煩厭和仇恨,能給人們精神和物質上的效益,它遭遇的命運也一樣不會一番風順。我覺得一個人若布道某種思想,在目的上無須讓人人均能接受或讚頌,隻需向有所反映的心靈傳達意念,能使其認識即可。當然,理想的目的是達到人人都能感受的。因為,全社會的進步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進步。
看書花得時間確實很多,但我想:若能在這幾個月或說幾年的時間中,通過這種學習消除心頭因無知而縈腦迴腸的空想、苦悶和惆悵。從長遠計,是劃得來的。
聯想過去和現在所已見到、聽到、經曆過的許多人事,吾而今的這種“學習”是一種真正的惜時。
1985年6月15日周六陰
一星期又飄然而去。複習課程,學到許多東西,讀書也使頭腦的認識有所補充,故緩解了對時光飛逝的傷感。
讀《美學》,作者把讀者通常深埋心底的疑惑和思想,不僅視為一種珍寶,甚至把人們用以譏人諷世的觀念/觀點,也完全剖析開來,給你一個基於藝術理想的新觀念/觀點。而這些對人、社會、宇宙的觀念,恰是世界觀。《美學》的理念,讓人不得不為了似乎平凡庸常的事物、現象和思想,而去靜心默想、反躬自省,並從中聯係作者的分析,對比自我往日的想法和認識,再結合現時代的觀念,去找尋出一條立身處世的指導意識和行動方向。
《美學》、《別林斯基選集》以及曾閱讀的“莎劇”評論之類的書籍,其中對於文學作品的評論,不單單是給人們一種極美好的藝術享受,而且它們對宇宙間各事物和現象的觀點,著實能夠讓人們從心情蕩漾達到用理智/理性來調節感情和行為的程度/高度。
一月後即將放假,有意在假期中讀點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再回顧一下《美學》、《美的曆程》。另外,看些中國古、近、現代的各類書籍。如有機會,也要幹點活,出去看看。總之,繼續探索前行!
1985年6月16日周日
早,閱《美學》。之後,到書店購書數本。午後,讀《第五代》,倍感當代美、日經濟管理上的精明和效益。晚,同鄉會餐遼寧路。
吾雖至今不能靜心於功課學習,但與同鄉、同學一起,總讓人更加茫然、低迷,少有青年人的頤指使氣、激揚慷慨,卻多是無知的感喟、沮喪、盲目自信!
1985年6月17日周一
《美學》第一卷閱畢,自覺思想掀開了新的一頁。
思緒紛繁,但其中卻有更多的明確和清晰。雖有些是用自己的臆念來領悟黑格爾,但我自信這些認識不是一般庸常的觀念,而是進入了一個不淺的高度……
夜已深,身不由己,有時間再盡心傾訴吧!
1985年6月20日周四
《美學》擱置了幾天,由於複習考試,其它書也沒有心思去讀。不過,這兩日許多想法在腦子裏繞匝反複,確乎在歸納總結有益於現實生活和學習的方法和指導思想。這或許就是眾說的反饋吧。
前些日,偶翻日本印“日文學習”版本,其中相關日本生活常識的介紹,卻是十足的漢語。其行文的簡練流暢、文思明了,很有借鑒處。閱《說文解字通解》,字繁,意澀,難起興致;但長遠計,從中覓得國文字源,有益於說寫。
1985年6月22日周六
複習功課愈發感到醫學知識的繁闊。複習進展的不如己願,很為考試顧慮。按說,隻有清楚每課的知識內容,或者說心中對學期課本傳授知識,有個大體輪廓後,才能心理踏實地走進考場,才能自信應答試卷問題。
心理自信與否?憑心而言,不是主觀臆斷能操控的,即使再三自我鼓氣,臨場還是會打怵、退卻。就事而論,自己付出了多大的努力?能夠達到何樣效果?對這種事情的判斷能力,我還是有自信的。正因為如此,鑒於這學期的學習情況,對此次考試不敢樂觀。近來,時常問自己:真的要在這裏摔一跤不成?闖不過去將會如何呢?沮喪對眼下處境毫無益處,關鍵在於憑理智去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