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由少年、青年、中年到老年,其思想意識是不以自我意誌為轉移的。進入成人階段,周圍現實迫使你去思考“生活內容”和“生存方式”。這時的思考不再是少年夢般的可有可無的“理想幻境”,而是需要行動來履行思考結果的。所以,無論你思考得是否成熟、是否合乎實際,一旦選擇了,就將麵對接踵而來的事務和問題,亦如同進入既定軌道的星球,一如既往,周而複始,仿若宿命,身不由己。
“物質世界需要物質力量去改變而不是憑意識”、“再偉大的智慧,如果不能應用到行動上,也將是毫無意義的資料。”這兩句話正是成年人的睿智,而不是青年人的喟歎。
晚,得一消息:蘇聯有一經濟評論家言,蘇當前推行的經濟節約行動,目的在於科學地促進經濟生產和生活。其不再是為了滿足人民的溫飽問題,而是讓每個人的生產變單純的機械工作成為創新式的勞動,使人民生活在一種有價值意義的樂趣中。
1985年10月17日周三
難以坐下來讀書,反複思之,顧慮重重!
隨生活經曆的增長,青春年少的意氣和銳誌逐漸磨損。這種對比之下,很是消沉的。為什麼社會不能通過活動(社會性、集體性的)來啟發鼓勵人們執著自然、純真、美好的品質,抵禦顯而易見的不良現象和觀念的侵擾呢?是的,個人修養是必要的;然社會性修養和創造提高修養的氛圍,是否是更加必要。
昨日對同學言,我們現今學習、工作和生活的許多觀點,原則上不隻是陳舊、迂腐,而是愚昧(蒙昧)。
1985年10月25日周五
書不可不讀,幾日不讀,頭腦像是失去航標的船,茫然不知何往。
一味讀書,而無造就,特別沒有被社會認同的勞作,心裏總是不踏實。“學而致用”近來最常思索之,但自問:“又能做些什麼?”
一切都有道理。這邊的道理,責備我“學不強勁,當專心功課”;那邊的道理,訓斥我“不敢執著理想、勇於創新”。樣樣做不好,樣樣都得做!現今處境,仿佛諱莫如深。其實原因也十分簡單,與其說缺乏勇氣和膽量,毋寧說懼怕“沒有經過係統學習”的負累。教條乎?合理乎?
1985年10月29日周二
早,生理試驗,老師總結性言論,可看到自己的學習,不過是淺嚐輒止,更多是未嚐而過了。此狀態下,尚不言獲取知識,僅為考試計,甚為後怕!
自警:不要徘徊在困難麵前,要堅決走進去,用行動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鑰匙,有的是思考得來的,更多的來自多次試驗或實踐的成功與失敗中。
思念
斷線的風箏
飄遠失去了蹤影……
不知你是沉入大海
還是隨舞於天上的雲彩
想那****精心將你修裁
汗津津不隻是蠻作
還融有無限情懷
到如今
你的失意我的思念
就這般失去了相牽的絲兒
難道就這樣悄悄的離去
再不回來!
1985年11月2日周六晴
上午,參加朱伯儒一行三人來青島演講會。
前日得伊信,深思“女人生活在愛情、男人生活於事業”。審視現實,有其客觀性,然廣泛思之,卻亦茫茫然!
會間,買《成功之路》(美國)和《傅雷家書》。
晚,回XX(高中同學)信,閱故友信及日記若幹。
1985年11月29日周三
近一個星期生活過得蒼白無力,功課測試,隻是應付之。
就內心言,並非滿足於無所事事,或思慮平庸,確乎真心關注和思索前途與未來、學業與能力問題。或許自己太懦弱,應擯棄無謂的思想,投身到兢兢業業的功課學習中。但沒有目標,一味的苦學談何容易!
人是善辨的,尤其善於為自己的選擇詭辯。
閱《成功之路》,了解人為意識中的“理性主義”思潮。是的,教育引導人們走向理性,但執著理性卻不能讓人擺脫苦惱和憤懣。如此書所言,不能因對“理性主義”存在質疑,就走向“非理性主義”或神秘主義,而應用現今的科學發現和理論充實自己,成為“新理性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