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的是,登月艙最終在偏離預定著陸點6.4公裏的位置,穩穩著陸。
降落瞬間,休斯頓鴉雀無聲,大家都在靜靜等待著。終於,他們等來了阿姆斯特朗的聲音:“休斯頓,這裏是靜海基地,‘鷹’著陸成功。”
控製中心立馬爆發出了一陣熱烈的歡呼。
同一時刻的登月艙中,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將手伸過儀表盤,默默握了一下。
準確的登陸時間是在休斯頓時間1969年7月20日下午4時17分43秒。
六個多小時後,阿姆斯特朗扶著登月艙的階梯踏上了月球。並說出了那句舉世聞名的話:“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也是全人類的一大步。”
15分鍾後,奧爾德林也踏上了月球。成為了第二位登月的人類!
但請注意,這是在短短幾分鍾以內,連續爆發的意料之外的各種問題。每一個看似輕描淡寫的小故障,都有可能直接葬送鷹醬的國運!
可即便是這種,隨時可能造成國家震蕩的恐怖遊戲,鷹醬居然能麵不改色的玩了一天。還啥事沒有?嗬,我隻能說,太牛了!
還有最重要的,也是最為可疑的一點。地月直播係統!
根據相關資料可知,為了這場跨世界的地月直播,鷹醬西屋公司專門開發了一套名為USB的地月直播係統。他可以將不同頻率的遙測信號、指令、聲音、視頻信號,經過壓縮後,統一傳輸到地球上,以保證直播的穩定性!
從邏輯上來講,這套設備的確沒啥問題。但問題是,這套係統在這之前,鷹醬隻在阿波羅9號無人登月艙上實驗過一次。請注意,這是唯一的一次!還是在無人登月艙上進行的實驗。這...........是不是太過兒戲了?
假如在登月時,視頻畫麵全都黑了,然後這場全世界的直播,是不是就是一場大型打臉現場?最終導致,他們的盟友、國民們怎麼想?他們能承受這種壓力和結果嗎?
在這場賭上國運的世紀豪賭下,他們居然敢隻實驗一次?這樣的可靠性如何保證?符合嚴謹的科學精神嗎?備用通訊方式準備了哪些?意外情況應該怎麼處理?萬一直播係統損壞,應該采取哪些補救措施?
然後.......你便會發現,翻遍很多的資料、期刊、文獻,包括NASA官方數據,結果都是啥都沒有。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鷹醬的這次登月行動,其實準備得非常不充分。中間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變數和意外。而且每一個變數和意外,都有可能徹底毀滅鷹醬國民的信心。
所以,他們憑什麼敢這麼做?
但是假如,我是說假如哈。這一次登月行動是偽造的話,那這樣一來,阿波羅11號在“登月”過程中,出現的那些所謂的各種險情,就似乎說得通了。因為這看上去更像是某種提前就安排好的“劇本”。其整個過程,看得人心潮起伏,勾人心弦,滿足了人們麵對未知和驚心動魄故事的美好幻想,如同一場曠世電影!
在這個故事中,領導當機立斷,宇航員臨危不亂,而且最後還是皆大歡喜的大好結局。你說呢?
話再說回來,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和普及。特別是陸續有其他國家探索到登月和返回的各種技術細節和節點難度。鷹醬當年的登月事件就讓人覺得越來越可疑。很多技術似乎就不存在技術突破和技術沉澱,一下子就是飛躍而出,而且還是連續不斷的技術飛躍!
但可笑的是,在他們登月完之後,又果斷的拋棄。
並且,其中的很多東西根本不存在所謂的技術繼承性,以及技術延展性。它們就這樣突兀的出現,然後又突兀的消失。難道.........這個不可疑?不蹊蹺?
我需要強調一下,關於阿波羅計劃目前真正的爭議點到底是什麼?不是鷹醬有沒有登陸過月球,而是有沒有活人登上過月球!
這兩者有什麼不同嗎?
因為這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兩種的難度相差了十萬八千裏!
別的不說,光憑那個年代下的簡陋技術,怎麼可能將登月艙的生命保障係統設計到次次登月無事故的?
這個係統好到什麼程度?
就是阿波羅13號出現事故以後,宇航員依舊可以利用這套係統,硬撐著回到地球!而且......無一人死亡。
想要達到這個目的,真的非常非常的難!那個時代真的能夠做到?
相比之下,看看毛熊為載人登月都做過什麼準備。
據資料可知,毛熊繞月飛船采用跳躍式的方式再入大氣層,為了安全起見,毛熊先後發射了多個無人飛船,將它們命名為“探測器和宇宙號”。
在1968年,達到了發射高峰,無人飛船先後驗證了載人登月飛船的通訊係統,掌握了從月球返回地球的軟著陸技術,拍攝了包括月球背麵在內的大量黑白與彩色月球遙感照片。
1968年9月,毛熊發射的探測器5號,搭載了烏龜、蒼蠅、洋蔥、小麥、大麥和微生物等多種樣品,記錄了宇宙射線,探測了微流星體。更重要的是,探測器5號掠過月球表麵並返回地球,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接近月球並回收成功的飛行器。
請注意,1968年9月的這次實驗,是全世界第一個接近月球並回收的飛行器。而鷹醬在沒有相關準備數據的情況下,怎麼敢搞一個載人登月的?他們憑什麼?
做過太空輻射測試嗎?做過其他生物測試嗎?有過記載嗎?很好,阿波羅計劃再次挑戰了一次可能的奇跡!可......你連著挑戰6次,一個人也沒死?你給我用概率學算算,這樣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不愧是天選之子!
這種把戲愣是被鷹醬連續玩了N次,真的就沒人懷疑嗎?
(關於土星5號的疑點,留到下一章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