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4章 備受矚目的靈武書法(2)(2 / 3)

1995年6月,中央電視台“夕陽紅”節目“名人訪談”專欄組專程從北京來靈武,將蕭允中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拍攝成專題片,在中央電視台播出。2004年9月18日自治區文史館在銀川隆重舉行了“蕭允中先生九十華誕座談會”。蕭允中的小楷百幅之多被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內蒙古、香港、澳門等地文史館、美術館收藏,生平事跡被多種書刊報紙報道介紹。靈武百姓都很尊敬這位德藝雙馨的藝術大師,人們為能收藏蕭允中小楷書法墨寶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張秉忠,字山禾,寧夏吳忠人,生於1956年,是靈武著名的書法家。他的字清秀俊美,得益於其父張姬德從小對其的言傳身教。他少年臨柳公權、顏真卿的字,幾十年認真閱讀古帖,尤其是對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十七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蘭亭序》,王獻之的《廿九日帖》、《洛神十三行》、《送梨帖》、《淳化閣帖》以及懷素的《聖母帖》、《自敘帖》、《千字文》反複臨摹,潛心領會研習這些古帖之精華。他善用羊毫長筆,運腕自如,用筆時中側鋒兼用,妍美流暢,字如行雲流水,一氣嗬成。他的字給人的感覺是有張有弛,神清氣爽,自然灑脫。張秉忠的作品曾參加過很多書展,並多次獲獎。

王兆賢,字平定,號樂天齋主,生於1954年,陝西吳旗縣人。他自幼練習書法,與書法結緣40餘年,對書法藝術的酷愛達到癡迷的程度。

他幼年時從臨唐楷、隸書入手,80年代後對唐宋時的行書萌發了興趣。兆賢十幾年精讀苦臨,求師訪友,博采眾長,進行了嚴謹的筆法訓練,對筆意的領悟,對書法的造型,達到了較好的境界。

王兆賢的書法不拘泥於文字原有的結構,而是通過書寫的張弛,求得藝術上的和諧。他在創作中,將行書粗獷張揚的特點與構思的靈秀清逸統一起來,達到自由之境,使其作品產生強烈的視覺衝擊。在長期的練筆中,他尤其對何紹基的書法藝術苦臨,形成了飄逸而不飄浮、厚重而不呆板、典雅而不造作的獨特藝術風格。近幾年,他的創作成果頗豐,作品深得靈武、鹽池一帶書法愛好者的喜愛。2005年,他的作品在中國書法協會和中央電視台舉辦的第二屆“杏花杯”書法大賽中獲優秀獎,作品載入本次大賽作品集。近幾年,他還在寧夏書法大賽中獲得二等獎、吳忠市書法大賽中獲一等獎。現為寧夏書法家協會會員、寧夏青年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寧夏硬筆書法家協會理事、靈武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崔占魁,字淡泊,號竹韻樓樓主,1948年出生。崔占魁在少年時就對中國傳統書法有著濃厚的興趣,在嚴寒酷暑裏遍臨趙孟頫、王羲之、顏真卿書法。他對漢、唐、宋時期的古碑帖愛如珍寶,臨摹時如癡如醉,轉眼硯邊習練已40餘載,筆禿毛盡,石硯欲穿。如今,他寫的小楷鐵劃銀鉤,秀美飄逸,字如珠璣;他的草書似行雲流水,墨韻飛揚。近年來,他的書法作品多次參加自治區文化廳、書法家協會舉辦的書法大賽,曾在自治區文化廳、文聯舉辦的書法大賽中獲優秀獎。崔占魁淡泊名利,豁達謙和,性格開朗,為書界人士所稱道。在取得累累碩果之後,崔占魁仍在硯邊苦苦探索,筆耕不止。天道酬勤,很多書法界的朋友都相信,崔占魁的書法藝術將會攀上更高的山峰。

楊文炯,回族,自幼喜愛書法,醉心於書山墨海中,習臨古人碑帖到癡迷狀態。楊文炯雖從政,但仍潛心於翰墨,每日閑暇之際耕耘於筆墨中,破書、舊報紙是他苦臨書帖的工具。他尤善隸書,經過無數次地臨書《龍藏寺碑》、《受禪表》等隸書碑帖,真正領會到隸書之精妙。苦心人天不負,有誌者事竟成。現文炯隸書功底不凡,凸顯了自己的風格,作品多次參加大賽,且屢次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