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銀安,靈武小有名氣的書法收藏家,其書法也是很有特色的。多年來他虛心向各地書法家求教,十幾年前便寫信求教於李鐸、劉正謙等書法造詣高深的大師們。在研習名家書法的同時,他苦臨諸名家碑帖,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書法風格。書寫時他喜用側鋒,令眾人稱奇。他的書法行筆從容不迫,陰陽得宜,剛柔互濟,為名家所讚譽。他多次在書法大賽中獲獎,是靈武書法界實力派中的代表人物。
石虎麟,男,1969年3月出生於寧夏靈武,1990年7月畢業於寧夏大學中文係,現為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寧夏回族自治區青年書法家協會會員,寧夏回族自治區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銀川市書法家協會會員,現在靈武市高級中學任書法教師。石虎麟自幼酷愛書法,習字如癡。上大學時得益於我區著名書法家丁生俊的教誨,先後臨習《苦筍賦》、《樂毅論》、《黃庭經》、《紫金帖》、《九成宮》、《靈飛經》、《蘭亭序》、《道服讚》等古代名帖,毛筆硬筆齊頭並進,使書法功底日漸長進。1992年7月5日,在寧夏硬筆書法研究會的大力支持下,他精心組織成立了“寧夏回族自治區硬筆書法家協會靈武一中工作站”,培養出50多名硬筆書法後起之秀,在全區及全市書法比賽中數次獲獎,填補了我市書法教育教學的空白。由於他的不懈努力,在連續6屆全市文化藝術節活動中,靈武一中的教師、學生包攬軟筆、硬筆12項書法類競賽一等獎。石虎麟的書法作品散見於《書法》、《青少年書法》、《靈州文苑》等刊物上,多次入選自治區、靈武市書法大展,在靈武市書法界享有較高的知名度。
靈武曆史悠久,人傑地靈,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如今書壇群星燦爛。梁三畏的書法質樸厚重,功力不凡;韓廣德的書法凝重古樸,墨氣濃鬱;馬登山的書法俊秀飄逸,溫婉嫵媚;郭浩的草書如行雲流水,已漸臻佳境;杜子龍的行書端莊勁健,格調高雅;蔣峰的行書筆墨酣暢,氣勢豪邁;楊寬硯邊苦練幾十年如一日,尤小楷章法嚴謹,飄逸俊美,顯露出不凡的功底;小李磊悟性較好,已在書法界初露鋒芒。靈武是一塊美麗的土地,由於蕭允中、張秉中、劉銀安、王兆賢等人的引領,如今在書法界出現了你追我趕、百花爭妍的可喜局麵,年老的寶刀不老,年輕的博采百家,奮力前行。他們對書法藝術孜孜追求,矢誌不移,潛心硯耕,書中求索,承前繼後,是靈武書法能攀登高峰的基礎。由於曆次政治運動,靈武的書法藝術受到重創,文化名人遭摧殘,古城曆史文化遺產遭到毀滅性洗劫。焚燒古籍、砸碎文物、拆高廟、挖城牆、填西湖的喧囂,烈火燒、錘斧敲的場景今天仍不時地閃現在人們的腦海裏。多少珍貴的文物被毀於一旦,多少有才能、有希望的書法人才被埋沒了,令人扼腕歎息。靈州城中那些碑文,那些進士、拔貢、秀才的書法精品,今天都成了飄蕩的煙雲,隻能在老年人的記憶中湧現。它們的消失,是寧夏、是靈武文化藝術的損失,更是靈武人民所痛心疾首的,永遠是靈武曆史上悲慘恥辱的一頁。
隨著改革盛世的到來,靈武政通人和,萬事俱興,曆史又翻開了新的篇章。一些書法家煥發了藝術青春,他們的作品不斷出現在靈武市的一些建築上和一些百姓、機關的廳堂內。河東機場碑文、《重建高廟記》、《重建鎮河塔記》、《唐肅宗登基記》、《重建鍾鼓樓記》相應出現。更為可喜的是,區內外不少書法家為靈武饋贈的50多幅墨寶被勒石成碑鑲於鍾鼓樓內,成為靈武書法長廊中的珍品,為喜愛書法的人們提供了一個學習、借鑒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