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6章 甲申年初春隨筆(1 / 2)

今年是猴年,翻開一本萬年農曆書,讀著讀著我的麵前出現了這樣的幾組難忘和動人心魄的鏡頭:寂靜的山林中,燃起一堆堆篝火。在鏗鏘的砍伐聲中,傳來聲嘶力竭的呼喊和號子聲;在野藤枝蔓雜草之間,人和猿猴進行著它們單純而古老的遊戲。

高峻跌宕的岩石叢中,一泓清清的山泉邊,空中蕩起一串身影,樸實、稚嫩的猴群在樹下懸起,它們水中撈月,用樸拙和認真形成了千百年古老的神話。

猴群,多麼可愛的猴群。但是當我的目光停留在1944、1956、1968等幾個猴年時,我的心中忍不住產生一陣痛楚。

1944年,抗日戰爭已進行了7年,日寇的鐵蹄已將大半個中國踐踏,整個華北、東北幾乎全部淪陷,戰火紛飛,民不聊生。這一年出生的屬猴人,該是多麼淒涼和悲慘。

1956年,新中國的禮炮將一片璀璨綻放於神州大地上空,這時出生的屬猴人應該是幸福的。然而,就在這一年的秋天,一場空前的政治運動在中國知識分子中迅速掀起。第二年,中國的知識界、科技界因為反右的擴大化,多少優秀人才被剝奪了做人的權利,多少為新中國的誕生建立了豐功偉績的人陷入囹圄。一場前所未有的災難,降臨在中國的大地上。

1968年,“文革”的動亂進入白熱化時期,武鬥、串聯、罷課、停產。這時候出生的屬猴人,穿衣需要布票,吃飯需要糧票,連吃一點菜也需要菜票。

他們一出生就麵臨著不幸,經受著非人的折磨。

這就是很多屬猴人走過的路。然而苦難、打擊何止這些,在上山下鄉的風潮中,大批屬猴的學生走進農村,走向深山老林,走向黃土高坡,和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在極為困苦的條件下經受了嚴峻的考驗。

這些磨難,這些經曆,在知青們的身上折射出整個這一代屬猴人的苦衷和共性。在這一代屬猴人中,哪一個身上沒有傷痕,哪一個的心靈沒有創傷,哪一個腳下沒有彎曲的路,哪一個家庭沒遭厄運。

然而磨難歸磨難,打擊歸打擊,一代代的屬猴人畢竟剛毅地走過來了,畢竟堅強地挺過來了。有人做過調查,共和國的元帥賀龍是屬猴的,大將許光達、上將王震是屬猴的,北伐名將葉挺、著名作家茅盾、著名畫家劉海粟、愛國民主人士張瀾都是屬猴的。

在新中國成立後出生的一代屬猴人中,有不少“猴子”抓住機遇,知難而進,奮力拚搏。他們中不乏高官、富豪、知識精英、知名人士,他們中許多人已成為當今社會及各個領域的帶頭人。

今夜,我翻了一下有關的書,又獲知了許多關於猴的知識。猴,是精靈,是天地間聰明、智慧的化身。在中國古代第一部詞典《爾雅》中,記錄了各種猿猴的體貌特征、生活習性。戰國時期有人寫了《山海經》,全書約3萬字,敘述了中國古代的曆史、宗教、醫藥等。這部書中也詳細地記載了猿猴和猩猩。在南北朝,對猿猴的描寫就更加生動。據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黜免》載,東晉的大將軍桓溫泛舟過長江三峽,部下有人曾在岸上捉到一隻幼猴,母猴沿著岸邊啼叫號哭,跟著跑了百餘裏路還不離開,後又奮不顧身從崖間跳入船上,氣絕而亡。眾人剖開母猴之腹,隻見其腸已因哀痛裂成一寸一寸的小段。桓溫聽說後非常氣憤,立即命令黜免了那位捕捉小猴的部下。這就是“柔腸寸斷”的故事。

到了漢代,文字學家許慎對猴又進一步研究,他在《說文解字》中說:“夔,貪獸也,一曰母猴,似人。”這種母猴就是獼猴,或者沐猴。

由於猴具有人的靈敏,具有和人極為相似的外形,所以,在古代的學者、文學家的筆下,它們是蒼茫大地之間秀雅、靈巧、聰慧的代稱。在西藏的布達拉宮中,有一幅《人類起源圖》,生動地描述了獼猴生育人類的故事:遠古的時候,喜馬拉雅山地區洪水泛濫,大地一片狼藉,到處混混沌沌的,沒有誰來治理。突然有一天,一位天神登上了喜馬拉雅山,大呼一聲,舉起神斧,一下子將高山劈開。洪水呼啦啦地洶湧而下,一瀉千裏,大地出現了一大片草地、平原和高原。洪水退去後,這位劈山的天神,變成了一隻獼猴。據說,它就是觀世音菩薩轉世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