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一張學做人的證書(1 / 1)

認識一個辦音樂學校的人,談到滿街的琴行畫室,她的感慨良多。

她說,“非典”之後有個新現象,由於“非典”時期鋪位出租的價格都便宜得很,許多讀完音樂或藝術專業畢業出來的年輕人,幾個人集一點資就可創業。於是“非典”以後,琴行如雨後春筍般開滿大街小巷。

在生育率沒有增多的情況下,“賺家長的錢”雖是一門大財路,但人人都往這條快捷方式裏鑽,哪怕像朋友辦了十幾年音樂教育的“大琴行”,也愈來愈難做。

“生意難做,人難教!”她如是說。

以前學音樂的,非萬分熱愛,非潛能無限,不會來學,因為所需花費實在不菲。

今日的孩子,學琴幾乎成了必要的技能,不管有沒有天賦或興趣,都要學一回,於是水平參差,對追尋探索音樂的熱衷度亦相應減低。

“好多孩子都是被逼來學琴的,大家都在蹉跎時間。不過,說到孩子難教,其實還不如家長難纏。”

無論是跟正統學校還是跟非正式興趣班的老師提起,他們都一致認為,當今最難教的,是家長,不是學生。

今日的家長,都識字,甚至有高學曆、好學識,他們會要求,更會投訴。道理永遠在他們那一邊;付了錢,就要全世界遷就。

朋友打了個比方:“我強調上課一定要帶琴譜,講了許多次,仍有人當耳邊風,於是我規定,以後沒帶琴譜的不用上課,我會立刻趕他走。那些不帶琴譜的學生繼續如是,我唯有信守諾言,把他趕走。誰知道學生家長卻跑來理論、投訴、大發脾氣:‘我付足了學費,你有什麼權力趕我的孩子走?’其實,那些父母應該多謝我才對,我們教琴之外也幫你教孩子啊,可惜他們都不領情。”

朋友說,還有那些由菲傭帶著來的孩子,父母從來都是“不見蹤影”,小孩要麼就是頑劣不堪,要麼就是什麼都不會做,連最基本的自我照顧能力都沒有。

這一代的孩子,懂得的技能很多,琴、棋、書、畫、跆拳道、遊泳……樣樣皆能卻未必樣樣精。一屋子證書,卻沒有一張是學做人的。

家長愛護子女心切,簡直把正常孩子當殘障孩子般供養。在街上碰見過太多“超齡兒童”還坐嬰兒車、跟爸媽差不多高卻要母親追著抹汗的慘不忍睹的個案。

稚子無知,怪不得孩子,縱容嬌慣子女的父母,才是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