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魚技術一流的“漁王”,到了年老時非常苦惱,因為他的三個兒子的漁技平庸,沒得到他半點真傳。
“漁王”向旁人訴苦:?“我從他們很小的時候就教他們捕魚技術,從最基本的教起,怎樣織網最容易捕到魚、怎樣劃船最不容易驚動魚、怎樣下網最容易請魚入甕,教他們識潮汐、辨魚汛……我把幾十年積累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們,可是,三個孩子的漁技竟比不上技術比我差的漁民的兒子!?”
旁人問他:?“你一直手把手從旁教授他們??”
?“對呀,小的時候他們都跟著我學,大了以後我就跟在他們身旁指點。?”“漁王”說。
?“這就是了,多年來,其實你隻傳授了他們技術,卻沒有傳授你的教訓,沒有教訓跟沒有經驗一樣,都不能讓人成大器。?”
有幾位讀者經常傳給我“智慧小故事”,這一篇,就是給我輩家長的當頭棒喝。
我想起家中的小女兒很喜歡“飛沙發”的故事:走到老遠,突然一下子助跑,飛撲到沙發上,自以為很過癮,屢勸不果。終有一日,起步失足,“撲”歪了,“Mr。Bean式”插進牆裏。從此,“飛沙發”的表演再無蹤影。
二女兒也有一個陋習,就是每次吃飯隻用單手,另外那隻手,永遠垂在桌子底下。我吃一次便提醒一次:“要一手拿筷一手捧碗啊!”說完,手倒是翻上來了,奈何三口飯以後,又不自覺地垂到桌子下。直到有一天,她又用單手喝湯,誰知一失手,連碗帶湯翻在桌上,熱湯燙完大腿再流到小腿,女兒想哭又不敢哭。我問她知道了教訓沒有,她點頭,我這才檢視傷勢。從此,那隻消失的手就重新回到桌子上了。
對於孩子的錯,我們總是睜大雙眼,及時提醒,讓他們在陷阱前停下,在懸崖邊止步,我們一直認為,讓孩子少走冤枉路,他們就會更快抵達終點。於是,我們就像“漁王”一樣,隻傳授了技術,卻沒讓孩子體驗教訓。其實,教訓往往比大道理更用得著、記得牢,它才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