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玩樂是罪?(1 / 1)

“豬流感”忽然來襲,全港學子被勒令停課,孩子在停課的這段時間會做什麼?

新聞記者采訪了不同年齡、不同區域的孩子,大部分都一本正經地對著電視鏡頭說:“我會留在家裏溫書。”

不知這是大人教的答案,還是孩子果真乖巧自覺才有的如此想法?放假時做的事,隻是在家溫書,無論如何,聽起來都很可悲。

試著設身處地轉換身份想一想,如果上班族放大假的“節目”都是“溫習工作”、上進修班,你覺得你的假期心情會如何?

香港家長的思想很奇怪,似乎孩子一放下課本,去跑去跳去玩,就覺得是在荒廢學業、浪費時間。

老實說,這世上誰的時間不比孩子的多?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上了十個月近三百天的課,每天朝八晚六都是上學放學上補習班測驗考試做功課,隻有十來天的腦筋釋放時間,能荒廢多少光陰?!

孩子每天不是算數就是寫字,腦袋裏轉來轉去都是那些課程框框下的LCM。和HCF。(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約數),就創作力和思考力來說,我認為,這也是另一種程度的荒廢。

為什麼是“在家溫書”,而不是“在家看書”、“在家玩耍”?“溫書”與“看書”其實是兩碼事,“溫書”是知識的複習,“看書”則是知識的拓展。香港孩子餘暇太少,難得有空閑,就不該再埋首於一年到頭每天重複的課業中了,不如開拓一些新領域,吸收點另類新知識,或者純粹追跑跳蹦,讓能量釋放,讓細胞活動,讓腦袋休息,讓肌肉發泄。

十四天,隻不過是如恒河般的漫長歲月中的一粒沙,我們不該過於功利地去計算每天每秒的效益用途,玩,不該被視為一種浪費;芬蘭孩子每年暑假就有整整三個月,澳洲的小學是讓孩子半天上課半天玩樂,世界上大概隻有東方孩子才會活得這麼辛苦,理所當然的玩樂,從來都被視為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