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未讀書,已行萬裏路(1 / 1)

朋友有“搭飛機恐懼症”,一生中最怕的活動就是去旅行。

這一家三口步伐一致,一放假就愛躲在家中,本來相安無事,直到女兒上了幼兒園。

孩子問了三年:為什麼我們不去旅行?

皆因每次放假回來,同學們都爭相交換禮物,老師又叫孩子們分享旅遊故事,唯獨她女兒啞口無言、搭不上話。

朋友唯有克服恐懼,安排了一次“複活節東京五日遊”,講到底,完全是為了女兒在幼兒園的最後一次長假不再失禮。

親戚的孩子放完長假回校的第一課,班主任就來個“大檢閱”:“假期爸媽帶你們到哪裏玩去了?”

親戚說,沒舉手的一定是綜援戶,有時連他們都會往東莞或潮陽跑一趟,總之你沒出去旅遊就仿佛沒放過假一樣,老師會特別問你:“那你整整十幾天長假在家裏幹嗎?”

於是,家長在照料功課以外,無端端地又多了一項安排假期活動的壓力。以後,每個中秋必須到公園賞燈;年三十晚上多擠也要擠一趟花市,還要千裏迢迢地去趟維園道,才有talking point(話題);初二要賞煙花;端午要看龍舟;暑假嘛,無論如何也得坐坐飛機,最好是美加歐澳日韓遊,省到極點,也要跑一回東南亞。放假出遊,本無不妥。但放假後老師的“大檢閱”,對孩子造成了無形的壓力,卻產生了反效果。

父母太忙沒時間帶孩子看煙花,孩子便成了班中的異類;長假時連出遊的計劃都沒有,孩子回校被同學問起來就更難堪。

這幾個月我超忙,一早就跟孩子講好複活節假期不外出不旅遊,女兒們倒是很興奮,樂得可以一天到晚在天台玩狗。

十二天的假期隻去了一回大美督燒烤,去了奶奶家半天,爬了半天的山,女兒們就說太累,不要再外出了,她們特別享受躲在家裏一同遊戲的快樂時光。

想想我們這一輩的小時候,放假還不是一樣躲在家裏跟兄弟姐妹隔壁鄰居玩過家家,哪有四海出遊的命?!

現在人們的生活富足了,搭飛機成了理所當然的經驗,沒上小學的人兒就走遍大江南北早已是平常事。

今天的孩子,不讀萬卷書卻先行上萬裏路,這又是另一種本末倒置的畸形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