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出售官帽 (2)(3 / 3)

我們可以為王夢梅理出這樣一條權力上升路線圖:王夢梅有了想要進步的想法,他將自己手中的人脈資源進行了梳理,然後找到了中間人。中間人見有利可圖,而且是暴利,就毫不猶豫地接過王夢梅的銀子,揣著銀子,他就找到了何藩台的親弟弟(三荷包),或者繞了一些彎子和何藩台建立起來某種私人性質的聯係(彎子繞得越大,投入成本也就越大)。表麵上看,王夢梅拿出了一萬二千兩銀子用於權力的投資成本,但是這些銀子過篩子似的從一個個“官托”手上經過,最後落到何藩台手裏的也不過就是明碼標價的四五千兩。“官托”使買官賣官這一行徑有了更大的隱蔽性,同時也有利於維護賣官者的“個人形象”。

王夢梅的投資成本是一萬三千多兩銀子,相當於現在的二百六十萬元人民幣。這麼多錢,對於一個普通吏員來說,無異於天文數字。那麼,王夢梅買官的這些銀子是從哪些渠道籌到的呢?

從錢莊貸了三千,又弄了一位帶肚子的師爺,一位帶肚子的二爺,每人三千,自己又湊了四五千。那位“帶肚子”的二爺就是開頭提到的、指著玉山縣知縣王夢梅鼻子開罵的爺,蔣福是也。

也就是說,蔣福膽敢罵自己的上司,勇氣就來自於他的特殊身份——“帶肚子”師爺。

所謂“帶肚子”師爺,就是是指放官債的人。十年寒窗苦讀,又經過多年漫長的“候缺”,這對一般家境的人來說,是難以承受的。上任時需要一大筆錢,先要答謝各路“關節”,隨後是遠途履任的路費,上任之初又要拿出一筆錢給上司和同僚做見麵禮,這些都是不能少的。無錢的官員隻好向別人借錢。

錢不是好借的,是要有回報的。最常見的就是借款人要求貸款的官員聘請自己擔任屬員和部門小吏,領取優厚的聘金當做本息,同時還能在處理政務時上下其手,撈錢撈好處。也就是說這些“帶肚子”師爺出錢,就一個目的,參與官場的權力分肥,並事先簽訂合同。於是,王夢梅的兩個“帶肚子”師爺,按照事先說好的一個當玉山縣的財政局局長,一個當秘書長。很有點集資當官的意思在裏頭。

“帶肚子”可能是“帶馱子”的訛音,意思是師爺帶錢借給官員,如同騾馬負重。這種情況下,賓、主之間的關係就發生了位置的倒錯,師爺成為了債主,有了挾製官員的資本,官員反而成為被追討債務的人。

蔣福和另一個“帶肚子”師爺跟著王夢梅到任後,撈起錢來毫不含糊,到處搜刮民財,幹涉辦案,吃了原告吃被告。說起來也可以理解,他們也是拿錢投資來當個事業,當然也要急於收回成本,因為他們負擔了買賣過程中的“利息”要求。

蔣福和王夢梅,表麵上他們是主仆關係,其實在權力結構中,他們是赤裸裸的利益關係。

也正因為這種利益關係,使得王縣令和蔣師爺的關係呈現出一種微妙的狀態。用王夢梅的原話說,就是“凡百事情總想挾製本官”,什麼事情都想強出頭,分不清誰才是一縣之長。

這次和前麵上百次一樣,蔣福本來以為自己出馬,王縣令會給自己這個麵子,誰知道自己卻碰了釘子。他一怒之下將縣令王夢梅謾罵了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