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貪官汙吏,不外乎這麼兩撥人,一是上文所提到的吃朝廷飯的,還有一類不說,大家也會明白,那就是吃百姓飯的。吃朝廷飯的,通常都會有一個龐大的利益共同體,如戶部的幹部職工和兩淮鹽政衙門的大小官吏。吃百姓飯的,較之枝連蔓牽的吃朝廷飯的行為,無疑要簡單得多,一般隻會有甲、乙兩個互為依存的利害對頭。
炒股的人都知道股票的漲跌遵循的原理基本上是月虧則盈、日中則昃的道理,漲過頭了就會下跌,跌過了頭又會漲起來。漲過了頭就會跌下去,我將其稱為月虧原理。月虧原理告訴我們,古代官場對於官員就像我們這些炒股人麵對股指期貨市場,在高收益的時候往往自己會忘了身處博弈狀態,風險也在無限放大,如果買賣的合約走勢與判斷的趨勢相反就會產生巨虧。
封建官場上,貪得最多的是和珅,而貪得最瘋狂的要數唐朝肅宗和代宗時期的元載,也就是那位因為貪汙上演了一出“瘋狂的胡椒”的宰相。據《本草綱目》記載,胡椒,味辛性熱,具有溫中下氣、和胃止嘔、消痰解毒等功效,是一種具有藥用價值的香料。
現在,胡椒不算什麼稀罕之物,但是在唐朝卻是個珍貴物。因為中國本土不產胡椒,要從很遠的外國運來,故而價格不菲。唐朝人喜食胡椒,為曆朝少見,餐餐頓頓,不可一日無此物。
唐大曆十二年(公元777年)三月,當時,中國曆史上數得著的權奸、頂尖等級的貪汙犯、官居一品、擁有權力勝於帝王的宰相元載,終於從他權力的最高峰一頭栽下來,被賜自盡。在萬年縣,一隻臭襪子塞進他那張欲望的大嘴,然後將其生生絞殺。同時,他的妻子、他的兩個兒子、他的秘書和文書、他在宮廷裏麵的內線,通通伏誅。
梳理各種史料,我們會大致了解當時的情形。在元載所居的大寧、安仁二坊,以及他的祖廟長壽坊,抄出的無數財物之中,最駭人聽聞、最歎為奇觀、最難以想象、最莫名其妙的贓物,就是擺滿大理寺(最高法院)裏的那八百石胡椒了。
我們來換算一下,按照當時一石的重量,為七萬九千三百二十克計,八百石胡椒的總重應該是六千三百四十五萬六千克,也就是六萬三千四百五十六公斤。這不僅夠長安百萬市民敞開肚皮吃用一輩子,即便像沃爾瑪、家樂福這樣的全球雜貨供應商,一年裏的胡椒采購量,恐怕也沒有我們中國唐代這位宰相收藏的贓物多。有許多好奇者想研究元載存這麼多胡椒做什麼用,賣是不可能的,這麼一位頂級官員不缺這些錢;囤,又占地方,還得擔心天氣變化發黴變質,更何況這些胡椒怕也不是一日之功能積蓄起來的。
對於元載“瘋狂的胡椒”事件,我非常感興趣。對貪官的腐敗犯罪,聰明如元載這樣的高級貪官貪戀那兩卡車胡椒的背後隱藏著什麼?我想更多的原因是利用唐朝執法的變通性來消解法律的剛性和明確性。也就是想在事發後的量刑上通過柔性的執法來對抗剛性的立法,這就形成了對貪官行為不斷降壓的“潛規則”,原“高壓線”成了安全的“低壓線”,讓皇帝反貪成為銀樣鑞槍頭。
於敏中是江蘇金壇人,是一個在官場上起步較早的人物。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隻有二十四歲的江南才子於敏中便順利闖過科舉那道窄門,考取狀元。進入官場的四十年時間裏,於敏中以他過人的才學和官場智慧,成為乾隆最為寵信的大臣之一。在任何時代,人才都是最貴的。皇帝看上的人,想不進步都難。於敏中在朝廷中的地位也隨之扶搖直上,曆任戶部尚書、軍機大臣、協辦大學士、大學士等要職。按照清製,大學士須兼軍機大臣才是真宰相,而於敏中當時雖然不具有宰相、首輔之名,卻是最高權力係統的代言人之一。也就是在這一年,甘肅地區恢複了捐監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