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內在價值觀念(1 / 2)

在財務會計和財務管理中,“價值”都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範疇。財務會計的對象是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價值運動,財務會計的目標是向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以貨幣量化的價值信息,會計報表中的數字都是價值量。同樣,價值管理是財務管理的基本內容,現代企業財務管理著眼於價值運動過程,包括資金籌集、資金營運、成本控製、收益分配和重組清算等,其基本目標是企業價值的最大化。

但財務會計中所講的“價值”,與財務管理中所講的“價值”,又有很大的區別。在曆史成本會計模式下,財務會計中所講的“價值”,是麵向過去的,是指曆史成本,資產的價值取決於過去構建資產所發生的全部支出。從理論上講,資產的價值有過去的價值(曆史成本)、現在的價值(現行成本或現行市價)和未來的價值(可實現淨值或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2007年1月1日施行的新《企業會計準則》,開始大量采用曆史成本之外的其他計量屬性,從曆史成本到現行成本、現行市價、可實現淨值和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可靠性遞減,相關性遞增,曆史成本最可靠,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最相關。財務會計中價值計量屬性的選擇,是權衡可靠性和相關性的結果。選擇處於中間的現行成本、現行市價和可實現淨值等計量屬性,可以較好地兼顧可靠性和相關性。

財務管理中所講的“價值”是麵向未來的,是指“內在價值”,即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例如,股票的價值等於未來各期股利的現值。假如購買股票之後各期股利分別為D1,D2,…,Dn,各期的貼現率分別為R1,R2,…,Rn,那麼,股票的價值為:

假定:各期股利相同,即D1

=

D2

=

=

Dn

=

D0;每期貼現率相等,即R1

=

R2

=

=

Rn

=

R0,且永久持有股票,那麼,股票的價值為:

V

=

D0

/

R0

式中,D0是購買股票之後每期獲得的股利(投資收益),R0可以用投資者所期望的收益率來表示。根據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投資者所期望的收益率取決於投資項目的風險(b係數)。也就是說,財務管理所追求的價值,是由收益和風險共同決定的。如果收益大,風險小,則價值大。財務管理通過選擇收益大的投資項目、通過選擇財務風險小的融資結構和經營風險小的資產結構來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小知識】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投資風險分為係統風險和非係統風險:係統風險是那些影響所有公司的因素引起的風險,是影響整個資本市場的風險,不可避免,無法分散;非係統風險是發生於個別公司的特定事件造成的風險,對整個資本市場不會產生影響,可以避免和分散。在高度分散化的資本市場中,發生於一個公司的不利事件所造成的影響可以被其他公司的有利事件所抵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