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利益相關者的投入資本不一樣,在企業所擁有的經濟權益也不一樣,如表3-2所示。要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必須協調好不同利益相關者的經濟利益。其中,協調好股東、經營者和債權人的利益最為重要。
表3-2
企業利益相關者及其投入資本和經濟權益
利益相關者
投入資本
經濟權益
股東
權益資本
淨利潤、股利
債權人
借入資本
還本付息
經營管理者
經營管理型人力資本
工資、股票期權、利潤分享
技術人員
技術型人力資本
工資性報酬、股票期權
普通員工
普通型人力資本
工資性報酬
企業(法人)
組織資本
經濟利潤
政府(社會管理者)
稅收、行政性收費
供應商
社會資本
收回貨款
客戶
購進商品
政府(自然資源所有者)
生態資本
資源使用費
(一)股東和經營者之間的利益衝突與協調
股東和經營者之間的關係是一種委托-代理關係,股東是委托人,經營者是代理人。股東將自己的財產委托給經營者經營管理,經營者承擔著使股東財產保值增值的責任。
股東和經營者的目標不是完全一致的。企業的稅後利潤屬於股東,股東可依據所持有的股份分得股利。而經營者的目標包括增加工資、獎金,提高聲譽和社會地位,工作壓力小,辦公條件好等。經營者的報酬構成了企業的成本費用,經營者的報酬越多,屬於股東的稅後利潤就可能越少。而且,股東和經營者之間的信息是不對稱的,經營者擁有信息優勢,不直接參與經營管理的股東處於信息劣勢。所以,經營者可能為了自身的利益而損害股東的利益,這就是“道德風險”。
協調股東和經營者利益的思路有兩個方麵:一是減少股東和經營者的信息不對稱。比如,股東向企業委派財務總監,專門行使監督職能。二是使股東和經營者的利益目標趨於一致。比如,利潤分享製、股票期權製等激勵機製。
(二)股東和債權人之間的利益衝突與協調
債權人把錢借給股東使用,期望到期收回本金和利息;而股東可能用借入資金購買機器設備,或者用於風險投資。如果投資失敗了,借入資金可能就還不了了,從而使債權人利益受到損害,而即使投資獲得了巨大成功,債權人也隻是收回了既定的本金和利息。可見,股東和債權人之間的利益也不完全一致。
為了避免利益受到損害,債權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借款合同中對借款的用途、取得借款後公司的財務活動包括發行債券、股利分配等做出限製;二是拒絕提供新的借款,或者提前收回借款。
【案例】
北京青鳥天橋商場裁員風波
1999年11月18日至12月2日,對北京天橋北大青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層和廣大員工來說,是黑色的15天。
-在這15天裏,天橋商場經曆了46年來第一次大規模裁員;
-在這15天裏,283名天橋商場員工采取了靜坐等非常手段;
-在這15天裏,天橋商場破天荒地被迫停業8天之久;
-在這15天裏,公司管理層經受了職業道德與人道主義的考驗,做出了在改革的道路上是前進還是後退的抉擇。
這場風波引起了市場各方麵的高度關注,折射了中國經濟、社會在20世紀末新舊體製交替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大衝撞。
一、起因
1998年12月,北京天橋百貨商場與北大青鳥高科技公司進行資產重組,後者借殼上市,成為前者的第一大股東。同時,“天橋”更名為“北京天橋北大青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青鳥天橋)”。天橋員工聞之,歡欣鼓舞,寄厚望於新入主的大股東,盼望高科技給他們帶來新轉機。然而,天橋商場的經營並不令人放心。幾個月後,滑落到了盈虧臨界點,並從此疲態不改。麵對嚴峻的經營形勢,1999年11月2日,公司董事會下決心實行減員增效,謀求商場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