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女孩兒青春煥發,光彩照人,她與剛才的老態龍鍾的老人形成了無比鮮明的對比,宛如時光倒流。傅傑清晰地聽見台下一片的驚歎聲中夾雜著一些成年人的歎息,而他自己的驚訝一點不比下麵的觀眾少,現在的羅蘭穿著一身雪白的日本的和服,連她剛才假發裏麵的真正頭發的發型居然也是傳統式的日本女孩兒。他和羅蘭的同學們從來沒見過,也沒有聽她說起過有這樣的安排,這種鮮豔的美麗讓他們想起了瞬間開放又馬上枯萎的曇花,讓人不由自主的感到淒涼傷感。
在全場的激動裏,羅蘭本人清朗明亮的嗓音響了起來,這時她是青春的,生命正在盛開,而她在憂慮中:“……我的父母說,我出生在日本,我是日本人。可是日本是什麼樣子呢?我隻在照片和圖畫裏看到過,聽爸爸和媽媽說起過。說那是大海中的島國,那是美麗的,開滿著櫻花的世界。那裏天空永遠清澈,空氣永遠清新,大海,環繞著她,無邊無岸……按理說我該喜歡她,可她是那麼的陌生遙遠,我甚至不能確定它真的存在。而我在中國長大……”
這些台詞傅傑看了無數遍,也聽過羅蘭的排練,但在加了燈光,有了觀眾的舞台上的感覺完全不同。羅蘭在全心全意地演出,她把注視著她的人們帶到了中國解放前,日本戰爭失敗,馬上要把所有在華僑民遣返回國的1945年,可她作為一個日本女孩兒,愛上了一個國民黨的年青軍官。
這時傅傑登場,他開始隻是在舞台上沉默地走來走去,在女孩兒的目光裏出現或者消失,配合著羅蘭對他的感情從淺到深,一步步地不可自拔。
“……我愛他,並不是因為日本戰敗了,貧窮還有疾病籠罩著我的國家,我得拋下現在所有的一切,回去受苦受罪。我不願回去,也不單純是我喜歡中國,己經把中國當成了自己的家。隻是因為我愛他……”羅蘭的獨白在繼續,她在訴說著她的中國情人偏偏是個軍人,對日本人痛恨仇視,不接納她。但是他的拒絕也讓她著迷,因為這讓她看出他的磊落和正直,他的感情不是隨意的,他雖然恨她,可也不借機傷害她……
舞台上的傅傑突然間發現看台上起了陣小騷亂,在離舞台很遠最後邊的幾排座位那裏,規模很小,一些人站了起來,但沒有發出聲音,相信前排的觀眾們都沒有發覺,很快的那裏就恢複了安靜和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