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天傍晚,船隊趕到徐州,看到碼頭上等候的八抬大轎,李大人仍舊顧慮重重,不肯下船。後來,說聽王縣令的家父及兄長們,都在岸邊迎候,他這才不得不下船一見。
當天晚上,下邳城裏一片燈火輝煌,尤其是王家大院,迎來了兒子衣錦還鄉,還有京城的欽差光臨,真可謂蓬蓽生輝。
歡歌笑語中,王家老爺子搬來了陳年的老酒,呈上漢劉邦喜愛的沛縣狗肉,貪酒的隨從們,當場就醉倒三、五個。尤其是丁飛、李虎兩位捕快,沿途因公務在身,快半月沒有撈到沾酒碗了。那夜,有李欽差發話,他們總就算是開戒了。
據說,丁飛、李虎在醉酒以後,王家大院裏還暗送了家妓,伺候了倆位。
三、密信狀告黑心的縣令
第二天,船隊繼續南下,途經淮陰前往山陽縣河汊裏改道後,因天氣幹旱,河水越來越淺。船隊行至山陽縣以北40裏的時候,當地百姓已拖兒帶女的迎來了。
開船放糧以後,得到稻穀的百姓,當場就撕開麻袋,大口大口地生嚼起帶殼的稻子。有一個老婆婆,手扯著兩個小孫子,扒開生稻穀咀嚼的時候,兩個小孫子嚼不動生稻穀,他們就像巢穴中期待喂養的小鳥一樣,張圓了小口,等著奶奶一口一口地嚼給他們吃,可奶奶嚼著嚼著,忽而沒了力氣,脖子一歪,手扯著兩個不懂事的小孫子,餓死在稻穀旁了。
看到那慘不忍睹的一幕幕,欽差大人李毓昌落淚了!王縣令也拐過臉,看不下去。但他畢竟是本縣的父母官,他強忍著心中的酸楚,晝夜不停地指揮著地方官們分糧、分銀子,並組織縣衙裏當差的,用皇上賜給的白銀,馬不停蹄的前往江南調運大米。及時緩解災情!
此時的李毓昌及其隨從人員,雖被安置在山陽縣縣衙,等候放糧、放銀的清單,可李毓昌在碼頭上看到老婆婆嚼生稻穀喂兩個小孫子的一幕,下令他的隨從們,生活從儉,一律不得接近肉魚,要與山陽縣的貧苦百姓們同甘共苦,以此取信於民。
王縣令看出欽差李毓昌,是個剛正不阿之人,欽佩之中,自然也要與其同步,每日粗茶淡飯,不敢多加半點油星。偶爾,想弄點肉魚解解饞,那還要看李大人臉色行事。好在賑災的糧食及時發放到百姓手中,加上江南調來的大米,也及時趕到了,使王縣令和李毓昌的臉上多少有了些笑意。
這一天,已是李毓昌大人到達山陽縣的第9天了,按照出行前的計劃,他將於次日五更,率領他的船隊及隨從們回京城去了。
晚上,王縣令得到消息,特設家宴為李大人送行。李大人思量半天,沒有推辭。他此番到山陽縣來,除了途中路過王縣令家鄉時飽吃了一頓,至令還在清湯寡水地度日!苦了自己,也苦了與他同來的隨從們。尤其是想到第二天,就要離開山陽縣了,有些話,還要與那王縣令好好敘敘。所以,喊上他身邊的丁飛、李虎幾個隨從,一同去王縣令那兒赴宴。
酒桌上,王縣令開口就說,李大人此番到山陽縣來受苦了。
李大人卻搖搖頭,說:“王縣令和山陽縣的百姓受苦了!”
兩人說到痛心處,酒桌上的所有人,無不為山陽縣百姓的安康擔心!李毓昌李大人當場麵表示,他此番回京城以後,一定要在皇上麵前如實呈奏山陽縣的災情。
王縣令也攥緊了拳頭,一再表示:要為官一任,致富一方。
但是,無論大夥怎樣說,那場送別宴喝得不歡而散,先是李毓昌李大人把杯子放下了,其他人也都跟著收了杯子。
半夜裏,李毓昌回到自己的住處後,好久沒有入睡,想到家中老母、妻女,是否也缺衣少食,他的愛妻喬青青,去年10月份,也就是香山紅葉紅了時候,領著小女兒到京城小住半月,或許就在近期又要為他生個一兒半女。此刻,他真想拐回即墨老家與家人團聚!就在他眼角上浸入思鄉的淚花時,忽而聽到房間的窗戶,被誰推動了一下。隨之,有件什麼東西,“叭”地一聲,落到地了。
李大人非常警覺地喊呼了一聲:“誰?”
左右房中的丁飛、李虎聽到李大人喊話,“呼”地一下,全都爬起來了。他們一左一右地護在李大人床頭,問李大人出了什麼事。
李大人點燈一看,外屋的窗下,扔進了一封信,李虎拾起來遞給李大人,李大人歪在床頭一看,頓時兩眼一瞪,問他們兩位在徐州停船後,可否在王伸漢家喝多了酒。
丁飛、李虎當場臉都嚇黃了!因為,在王家大院醉酒的當天夜裏,他們兩個雙雙被王家的歌女拉去陪夜。
此番,書信中,肯定是說的那碼事情!丁飛、李虎“撲通通”給李大人跪下,口口聲聲地求李大人饒命!
可他們誰也沒有料到,李大人把書信往桌上一拍,大吼一聲,說:“你們看看,這是什麼!”
原來,那紙信上告密的不是丁飛、李虎在王家大院睡歌女的事,而是揭發狗官王伸才,在船隊行至他的家鄉徐州時,他以美酒灌醉了京城來的護衛,暗中派小船靠近官船,偷走了大批的白銀。
四、欽差蒙冤而死
原計劃次日動身的李毓昌,忽而傳出話來,說昨夜頭痛,不能啟程了。早就等候在衙門口,準備為李大人送行的王縣令,立馬帶著本縣天成大藥房的先生來給李大人看病。
李大人從床上穿著睡衣起來,笑說自己是小毛病,難為王縣令這麼大驚小怪啦!隨揮手讓大藥房來的先生退下,他有話要與王縣令麵談。
王縣令原本想早點打發走這位李欽差,他也好放鬆放鬆,沒想到這定好的啟程日期,他又不走了,推說昨夜傷寒,引發頭痛!可他真找來先生,他又沒病了。這不能不使王縣令有些生疑!可他在李大人麵前仍舊強打著笑臉,問大人還有什麼要吩咐。
李大人忽而冒出一句,說他昨夜回來,感覺清單上有些白銀發放的數字,還不是太清楚,想請王縣令再給他說一遍。
那位王縣令王伸漢,頓時愣在那兒了!他似乎意識到,他盜運白銀的事情敗露了。否則,這位李欽差李大人,是不會在這個時候,再來查對他白銀發放的清單。好在官船至山陽縣以後,他王伸漢想到了這一層,先期打發衙役們拿白銀去江南換大米,使之白銀的真正的去向,沒了準確的數字。但,李欽差偏要知道江南的大米是多少白銀一擔?以便把白銀的真實去向一一查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