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審賊(1 / 3)

八國聯軍打進紫禁城,大清國獨攬朝政的慈禧太後,攜光緒皇帝及皇室的賓妃、宮女、太監、護衛等,數以千計的龐大隊伍,以日行百裏的速度,前導後衛,一路風塵仆仆地向西安方向逃命。半月之後,皇室輜重繁雜的車隊,浩浩蕩蕩地來到山西境內的臨汾。

臨汾縣令王旺本提前三日接到“滾單”,得知慈禧太後及光緒皇帝要途經本縣食宿,手忙腳亂之中,可謂絞盡腦汁,百般應酬。王縣令首選了臨汾縣首富昌道之家的深宅大院為落腳點,強行疏散周邊的民眾,大肆殺豬宰牛,廣泛搜刮民間的珍奇蛋果,連夜在昌家大院裏搭起一個露天舞台,想在慈禧酒足飯飽之後,獻上當地的民間歌舞,以討老佛爺的歡心!

豈不知,慈禧來到臨汾後,因旅途勞累,心情鬱悶,尤其是看到大隊人馬倉皇逃亡的狼狽情景,她沒有那個雅興去聽歌觀舞!再加上來到臨汾的當天午後,天公不作美,零零星星地下起小雨。盡管晚飯以後,天空晴朗了許多,可昌家大院的參天鬆柏上,仍在滴滴答答地墜落著雨點,原本想早點安歇的慈禧,看到昌家大院裏鋪上了大紅地氈,火樹銀花的等她老佛爺去聽歌觀舞,便勉強由大太監李蓮英的攙扶,來到戲台前龍椅落座。

隨後,鼓樂齊嗚,歌舞相伴!

早就困盹了的慈禧,不知是聽不慣那山西的民間小調,還是八國聯軍打進紫禁城之後,讓她心灰意冷!一段曲子沒有聽完,就沒了興致,連打了兩個哈欠,抬了下胳膊想讓李蓮英攙她回內帳休息。就在這節骨眼上,忽聽前院二道門外,有人大聲呼喊:

“抓剌客!”

“抓剌客嘍!——”

慈禧大驚!沒等她反應過來,周邊的護衛、太監們,已形成一道道人牆,將慈禧及光緒皇帝護衛起來。

不一會兒,兩個皇宮侍衛官前來跪下稟告:“回老佛爺話,一蒙麵強人,突然從前院茅廁中竄出,挾持一粗布袋子,揮刀闖入禁區,禁衛們上前捉拿,強人丟下布袋,倉皇逃竄,衛士們正在全力追捕!”

慈禧輕歎一聲,心中一麵怨恨臨汾這個鬼地方治理無方,一麵命侍衛們把那布袋子拿上來看是何物!

兩個侍衛小卒,將一個粗袋子抬來。燈光下,隻見那袋子裏如同裝著一個活物兒,不停地亂蹬亂動;細看,袋子上還有一行濃墨大字:“敬請皇太後查收!”

李蓮英一旁發話:“把袋子打開給老佛爺看。”

慈禧說:“慢著,讓那個臨汾縣令過來給我打開!”慈禧是要訓導臨汾縣令,如何在皇家下榻的禁區之內,發生如此荒唐之事。

可此刻,昌家大院裏此起彼伏地回響著:“傳臨汾縣令王旺本!”幾經傳呼,就是不見那臨汾縣令王旺本的身影。

當有人看見那布袋中的活物,隨喊呼的強烈,而抖動的更加厲害時,就指給老佛爺,示意那布裏是不是裝著臨汾縣令王旺本。

慈禧可能也想到了這一層,當即讓人打開那布袋。

果然,布袋裏裝著的就是臨汾縣令王旺本。

此刻的王旺本,已被人摘去頂戴花翎,沒了七品縣令的威風,雙手反捆在背後,嘴巴裏塞著一團髒乎乎的灰毛巾,原本就不多的幾根頭發,如同一把束亂麻似的散落到他的耳眉間,真是狼狽不堪。

慈禧看他雖沒了頂戴花翎,可他穿的是大清的官服,輕“嗯”了一聲,還沒有開口問話,旁邊已有人告訴老佛爺,此人是臨汾縣令王旺本。

慈禧好生納悶,這人怎麼一轉眼就鑽進布袋裏的?剛才聽戲時,他不是還忙在後台嗎?

可慈禧哪裏想到,這位王縣令,為迎駕皇上、皇太後的到來,可謂是連日裏忙得屁滾尿流啦,他既要張羅著大批人馬的吃住,還要考慮皇帝老子玩耍得開心,說起來,也真夠難為這位彈丸之地的父母官的。

慈禧來到臨汾的當天,他雖然沒有撈到接近皇上、皇太後,可他跟隨在大隊人馬後頭,寸步都不敢遠離,始終靜候著吩咐,褲襠裏夾著一泡熱尿,幾次想縮到一旁去解決掉,都沒敢私自抽身,直到老佛爺晚間用膳之後,由李蓮英攙扶著前去聽戲,他這才抽出雞眨眼點空閑,屁顛顛地溜到前院茅廁想去尿泡。

慈禧下榻的昌家大院,前後院成一個“出”字形,戲台搭在後院,那王縣令要去小解,自然要選一處燈光暗淡之處。所以,他在後院憋了一泡尿,還是跑到前院找茅廁來了。

豈料,就在他王旺本雙手把著褲子尿泡時,一個蒙麵大漢從背後竄上來,一把勒住了他的脖子,沒等他張口呼喊,就用一條毛巾堵上他的嘴巴,隨將他雙手反捆在背後紮牢實,裝入一個事先準備好的布口袋。

那蒙麵大漢,本想把王縣令裝進袋子裏送往後院,可他沒等攀樹翻牆,就驚動了前院的衛士們,一陣捉拿賊寇的呼喊,使他不得不棄“袋”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