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不懂發票的作用和意義,憑發票入庫或提貨。我國現在的稅收製度還沒有建立起來,很多公司和個人憑關係就能開出發票,顯然不能作為憑證。
⑤不懂會計的重要性。用100元請了一個隻懂加減乘除的人來做會計。如果是一個懂票據管理的總經理,這一定是下策。
⑥該公司夫妻二人一人作總經理,一人作財務主管。我國現在有明文規定,公司主要負責人不能兼作財務。夫妻在民法上被視為一體的,兩人同時負責這兩個工作顯然不符合現代企業管理的規範,夫妻合謀,極易將票管理搞亂,極易出現貓膩。
⑦會計與出納由一人擔任。一個人不能既做會計又做出納、會計和出納不可能由一個人來擔任,在票據管理中這樣做極其容易作假犯規,這即使在傳統企業中也是違規的。
⑧銷售人員兼庫管正常情況來說,公司的庫管和銷售是應該嚴格分開的,這樣做才能使得票據管理規範化。作為一個小公司兼職的情況是可以發生的,但不能在這種衝突性極強的職位上進行兼職。當公司的規模還比較小的時候,一些職位可以兼任。 比如,會計可以兼任辦公室管理人員等,但會計和出納,庫管和銷售這些易矛盾的職位是很忌諱兼職的。
其實任何一個公司或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但是對企業總經理個人來說,要提高管理素質,要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抽出時間學習財務管理、票務管理方麵的知識。
2.日常票據的具體操作管理不當會給企業帶來嚴重的後果
(1)稅收票證填用不規範,影響到征解憑證的合法性、完整性。
由於有些小公司的財務人員是拿來即用,票據填開人員沒有得到事前輔導,沒有準確掌握完稅憑證的填寫方法,就自行填開完稅憑證,致使當前手工開具的完稅憑證存在多種填開不規範的現象。
如未按票證號碼順序逐本、逐號填開,兩個納稅人合開一張票證,票證各欄目填寫不全、字跡潦草難辨,計稅收入仍為含稅金額、適用的稅率(征收率)錯誤,有些票證反映的征解內容是完全不合法的。
(2)稅收票證保管不善、損失處理不及時,關係到征解憑證的安全性。
部分人員在日常使用時不注意保管好稅收票證,而是隨意放置;不注意經常性盤點核對,一旦發生短少就難以查明原因和責任,甚至發現短少後隱瞞不報。
對出現的以上的兩個問題,企業的總經理可以參考下麵的做法:
規範稅收票證填用,確保征解憑證的合法性、完整性。稅收票證填用是否正確及填開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憑證的法律效力,影響到會計、統計核算的準確性。加強票證使用前的培訓,依法開具各類票證,嚴格執行票證填用“十不準”,這樣才能提高票證填用質量。
加強票證管理,確保稅收票證的安全,及時處理票證損失,保證憑證存放安全。定期將已使用過的票證上繳並銷號登記,按月進行全麵盤點核對。對於離崗人員,在離崗前應清查收繳所有票證。
財務管理軟件能幫上很多忙
很多企業在發展初期,業務小,資料也少。不少總經理的頭腦很精明,用人腦來記憶,企業再大一些了,就用手工賬,但是手工賬由於比較滯後,也不能滿足企業的發展速度的要求。這時候借助財務管理軟件,能幫助企業從混亂的財務資料當中解脫出來,進行有效的管理。
調查顯示由於中小企業資產規模小,管理性人才普遍短缺、財務製度又不健全,因此企業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普遍較低。近年來,隨著企業管理意識不斷提升,很多企業總經理已經不再滿足於簡單的“算清楚賬”,而是希望能有一套管理軟件幫其快速統計、查詢和分析企業日常經營業務,管理客戶關係,輔助企業經營決策。
下麵介紹一些目前我國市場上比較成熟一點的財務管理軟件產品,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產品,企業也可以請求專家的幫忙來設置一整套適合的信息化管理流程,這也不失為一種很好的辦法。
如:“管家婆”軟件是中小企業“進銷存、財務管理一體化”的典範軟件。該軟件充分考慮到中小企業規模不大,人手不足,缺乏專職會計等情況,方便實用的解決了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的許多現實問題。
用友“出納通”是麵向出納人員使用的一款工具軟件,提供現金、銀行業務的日常處理、自動核對數據、形成銀行餘額調節表、日記賬和其他財務賬表查詢,同時支持支票管理簿方式,集成了出納人員使用的各種支票,領用核銷支票所產生數據可以自動生成日記賬,能夠全程化反映資金流變動情況,幫助企業和單位開展嚴格、及時的監督管理工作。
企業的總經理不能認為運用了財務管理軟件之後,企業已經步入了信息化的管理時代。因為表麵看起來大部分企業已經不懷疑信息化的價值了,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大部分中小企業(甚至很多大企業)沒有認真考慮信息化,對信息化的認識完全是“跟著潮流走”。之所以存在這樣的狀況,同企業自身發展曆史、企業價值觀念、同行的信息化實踐密不可分。
目前信息化在國內企業界還沒有取得很好的成績,但是企業應該知道“漠視信息化發展就是等死”。因為長久的生命力和隨需應變的能力始終是企業追求的目標,伴隨市場競爭的加劇,企業的市場發展與營銷信息化將無法割舍。通過信息化快速反應和決策的企業將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獲得突圍的先機。盡管中小企業有足夠的理由為逃避信息化辯解,但是下麵的問題是企業在發展中不得不麵對的。
(1)集中與分散的問題。
中小企業從幾個人起家發展到一定規模,從一個區域市場發展到麵向全國市場,領導者不可能繼續事必躬親,這就引發了“一抓就死,一放就亂”,這種狀況源自於“人管人”的傳統管理思路和手段。
(2)規模與效率的問題。
企業規模小時能夠很快決策許多事情,但壯大之後,往往一個並不複雜的事情反複開會討論沒有結果,企業的決策效率大大降低。這是因為參與決策的人員增加了,而每個人掌握的信息或數據也更不完整,難以達成一致。完全按照傳統管理指導企業實踐將難以規避這個矛盾。
(3)服務與成本的問題。
理論上任何一個客戶都需要企業提供完善的產品或服務,但提高服務水平將增加成本,可能導致企業無利可圖,特別是個性化需求逐漸成為主導的今天,僅憑人的經驗已經難以權衡服務水平與服務成本之間的度。
我國企業在信息化建設中的成績並不理想,原因除了“動機不純”和“選擇工具失當”之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難以駕馭”。
國內花巨資建設ERP係統的企業很多,擁有CRM的中小企業也數不勝數,但是真正能夠將信息平台充分運用並創造價值的企業所占的比例要小得多。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在於以下兩點:
(1)應用企業懶於在軟件上投入。
真正的軟件並非光盤上所刻的數據和程序,而是軟件的運用。國內很多企業願意購置設備定製軟件,但是往往忽視在係統安裝前後的軟性投入:在信息係統建設前期懶於對企業的係統需求進行周密地分析,在信息係統安裝後又懶於對人員進行詳細的培訓。這導致了信息係統無法真實的滿足企業的需要,企業相關人員對信息係統缺乏操作能力等。
(2)事實上目前國內大部分軟件企業對製造業等行業的生產、銷售流程缺乏足夠的認識,更難以把握未來趨勢,因而軟件設計企業隻能完全按照應用企業提出的要求來進行軟件設計和開發,甚至以一種模式來應對不同的企業。這就導致了軟件設計者與軟件使用者的脫節。
雖然實質上選擇什麼樣的工具固然重要,但是“學會使用這種工具”更加重要。企業在借助財務管理軟件幫忙建設企業信息化的時候,應該知道企業信息化還要做更多關於企業各個方麵的建設。
總經理的管理哲學
孫權的用人哲學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諸葛亮於隆中躬耕隴畝,後經劉備“三顧茅廬”出山為其所用;其兄諸葛瑾(字子瑜),避亂江東,經孫權妹婿弘谘薦於孫權,受到禮遇。初為長史,後為南郡太守,再後為大將軍,領豫州牧。
諸葛瑾受到重用,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背後中傷他明保孫吳,暗通劉備,實際上是被他弟弟諸葛亮所用的。一時間謠言四起,滿城風雨。孫吳名將陸遜善明是非,他聽說後非常震驚,當即上表保奏,聲明諸葛瑾心胸坦蕩,忠心事吳,根本沒有不忠之事,懇請孫權不要聽信讒言,應該消除對他的疑慮,孫權說道:“子瑜與我共事多年,恩如骨肉,彼此也了解得十分透徹。對於他的為人,我是知道的,不合道義的事不做,不合道義的話不說。劉備從前派諸葛亮來東吳的時候,我曾對子瑜說過:‘你與孔明是親兄弟,而且弟弟應隨兄長,在道理上也是順理成章的,你為什麼不把他留下來,他不敢違背兄意,我也會寫信勸說劉備,劉備也不會不答應。’當時子瑜回答我說:‘我的弟弟諸葛亮已投靠劉備,應該效忠劉備;我在你手下做事,應該效忠於你。這種歸屬決定了君臣之分,從道義上說,都不能三心二意。我兄弟不會留在東吳,如同我不會到蜀漢去是一個道理。’這些話,足以顯示出他的高貴品格,哪能出現那種流傳的事呢?子瑜是不會負我的,我也不會負子瑜。前不久,我曾看到那些文辭虛妄的奏章,當場便封起來派人交給子瑜,我並寫了一封親筆信給子瑜,很快就得到了他的回信。他的信中論述了天下君臣大節自有一定名分的道理,使我很受感動。可以說,我和子瑜已經是情投意合,而又是相知有素的朋友,絕不是外麵那些流言蜚語所能挑撥得了的。我知道你和他是好朋友,也是對我一片真情實意。這樣,我就把你的奏表封好,像過去一樣,也交給子瑜去看,也好讓他知道你的一片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