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決策管理是事業的基礎(1)(1 / 3)

決策管理就是決策者通過製定決策,采用適合於本企業的決策模式,以達到企業管理的一種管理方法。對於企業的管理者來說,抬頭看路永遠重於低頭拉車,隻有看清楚未來的方向,做好決策管理,才能帶領企業穩固向前發展。

布利丹效應:成功源自決策

所謂布利丹效應,指的是由於管理者缺乏決策能力,在決策時猶豫不決,從而導致了管理的無效和混亂。該效應的提出者是法國哲學家布利丹。

法國哲學家布利丹在一次會議中講述了這樣一個寓言故事:

一頭饑腸轆轆的驢去尋找食物,欣喜地發現了兩堆草料,左邊一大堆是已經幹了的草料,右邊一小堆是剛收割的鮮嫩的草料。這頭驢子看見這兩堆草料非常高興,它先跑到了幹草料堆前,正要吃的時候突然想到,那堆新鮮的草料應該更好吃,它得趕緊過去吃,否則那堆鮮嫩的草料就可能被別的驢子吃掉。於是,這頭驢子又跑到新鮮草料堆前。它剛要吃,又發現這堆草料雖然很嫩,可是數量太少,而那邊幹草料數量比較多,要是被其他驢子發現更糟糕。想到這裏,這頭驢子又跑回那堆幹草料跟前,可站在幹草料堆前,驢子又猶豫了……就這樣,驢子一會兒考慮草料的數量,一會兒考慮草料的質量,跑來跑去,對比再三,最終也不能決斷。它在兩堆草料前不停地往返,最終不但沒有吃到草料,反而累死在草料堆前。

布利丹從這個故事說開來,講述了企業管理中應該避免的優柔寡斷。

後來,人們常用“布利丹之驢”來比喻那些做事優柔寡斷的人。

古代兵法講:“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三軍之災,生於狐疑。”這個道理跟布利丹效應是一樣的。作為決策者,一定不能做“布利丹之驢”,一定要果斷地抓住機會,做出明確決策,然後集中所有可用資源,全力向確定的目標進發,這才是一位優秀的管理者應有的素質和魄力。

那麼,管理者如何才能避免成為“布利丹之驢”呢?

第一,快速抓住機會。

在企業管理中,管理者經常要做一些重大決策,這些決策可能對企業產生重大影響,為了保證萬無一失,很多管理者都希望等到所有的事情都弄清楚了再做決定。而實際上,任何一項決策在被實施之前,沒有人能準確地衡量它是否能產生有利的結果,也不可能預測這項決策在實施的過程中會出現什麼問題。一切都是未知的,但機會卻稍縱即逝,稍一猶豫,就有可能把機會留給自己的競爭對手,所以隻有快速抓住機會,才能搶到成功的先機。

第二,不要迷信信息的作用。

很多管理者都傾向於等信息明朗後再做決策,但是這種情況在現實的企業管理決策中很難實現。當你收集好了所有信息,你的競爭對手同樣也做到了,大家都看清了方向,你就不太可能有太大的成功機會了。很多成功的企業家就是敢於大膽冒險,搶在所有人前麵搶抓先機。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機會與信息是成反比的:你的信息越充分,機會反而越少;反之,信息越匱乏,機會可能越大。

第三,當斷則斷,果斷出擊。

在市場中,時間就是金錢,拖延不決會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作為管理者,一定要學會當斷則斷,果斷出擊。麵對前進的方向,你的選擇可能是錯的,但是不選擇的代價卻可能更高。

英特爾總裁格魯夫曾經說過:“路徑選錯了,企業就會走向衰退。但是大多數公司的死亡,並不是由於選錯路徑,而是由於貽誤時機,在優柔寡斷的決策過程中浪費了寶貴的資源,最終被市場所淘汰。所以最危險的莫過於原地不動。”因此,在大致看清方向之後,管理者必須果斷做出決策,這樣才能搶占先機,走在競爭者的前麵。如果管理者長時間猶豫不決,不做決策,最終企業將付出更大的代價。

延伸閱讀

美國石油巨商哈默的信條是“隻要值得就該冒險”。正因為他敢於冒險,才得以在競爭激烈的商場中立於不敗之地,最終成為美國的“石油巨人”。

1956年,已58歲的哈默製訂了一個決策,買下西方石油公司,從事石油生意。在美國,最著名的石油產地是德克薩斯州,其石油產量占美國石油總產量的38%,但是該州已經被幾家大石油公司壟斷,哈默根本無法涉足石油業務。沙特阿拉伯這個大家都看好的石油產地,一向被美國的石油巨商埃克森石油公司壟斷,哈默更是難以染指。

究竟怎樣才能獲得原油呢?哈默果斷地放棄了大家都看好的石油產地——得克薩斯州和沙特阿拉伯,接受了青年地質學家泰茨沃思的建議,到舊金山以東一個被德士古石油公司鑽探過,但因一無所獲而放棄的地區去開采原油。泰茨沃思說那裏可能蘊藏著豐富的天然氣,哈默便毫不猶豫地把這塊地區租了下來。後來人們發現,哈默的這一決策是英明的。當鑽到262米深時,終於鑽出了價值2億美元的氣田,這使得哈默的公司一躍成為加利福尼亞州的第二大天然氣公司。

風險和成功共存。管理者隻有當機立斷,才能避免布利丹效應的發生,從而抓住機會,帶領企業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