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那種傳統的一維式管理而言,矩陣式管理又稱係統式或多維式管理。
當人們為了工作,各個部門的人員集合在一起時,會形成一個為完成專門任務而出現的橫向係統。該橫向係統和原來的垂直領導係統構成了一個矩陣,因此這種管理模式被稱為矩陣管理。也就是說,矩陣管理中的員工呈現的是雙向報告的模式。他們有兩個領導者,一個是流程上司,主要負責員工日常考核和任務完成程度,一個是專業上司,主要負責員工的晉升和任免。
一個管理者要想獲得更大的成功,解決更加具有全局性、戰略性的問題,必須依靠員工整體的合作力量。現代企業的運作,規模越來越大,員工越來越多,所麵臨的環境和問題也越來越複雜。特別是項目管理興起後,工作中所涉及的人員、部門越來越多,有時甚至要求員工跨國合作,要求上下遊供應商和客戶的參與,這就增加了部門之間橫向和縱向的聯係,在組織內部形成一種矩陣式的結構。
矩陣式管理主要是把管理部門分為兩種,其一是傳統的垂直領導部門,其二是為完成某一項任務而由各部門抽調人員聯合組成的臨時部門,並指定專門負責人領導,這項任務完成後,小組成員就各回原部門。
要提升現代企業的管理水平,就要從意識上提高對矩陣管理的認識。當企業發展壯大到一定程度,產品就會變得多元化,市場逐漸擴大,變得更加分散。各部門之間進行分工,出現分支機構和運營多線業務時,無論我們是否喜歡,也無論是主動選擇還是被動采納,都需要及時調整企業結構,用更靈活的矩陣管理來代替單一的垂直管理體製。設立跨職能部門,強化信息的流通,靈活、有效地協調各項業務的發展。事實上,任何企業隻要具有一定規模,就應該認識到矩陣管理的必要性,並且要發揮矩陣管理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積極作用,提升組織的矩陣管理能力。
延伸閱讀 l993年之前,IBM的管理結構是典型的金字塔模式,公司眾多的銷售事業部之間,幾乎沒有橫向聯係。公司前CEO艾克斯隻注重業績成長,對於其他的市場需求一概不知。他的這種管理模式導致IBM飽受“金字塔之殤”,公司連年虧損,其額度創下了華爾街曆史紀錄。
1993年,為了改變連年虧損的狀態,IBM公司進行了一次大轉型,也就是著名的“矩陣革命”。IBM進行了重大人事變動,郭士納臨危受命,出任CEO,對公司進行管理改革,開始實行矩陣式管理。他重組各事業部,整合成以產品類、業務類各自為主的兩支團隊,讓他們既競爭又合作。縮減金字塔的層數,將決策權收歸總部,各地業務分別由當地總經理、地區總經理與美國總部的產品類、業務 類總經理共同管理。
通過郭士納的這種矩陣革命,IBM公司迎來了重大勝利。1996年,經過公司員工的不懈努力,失去聯係已久的全美前10大計算機買主之一的美國保德信人壽公司回到了IBM懷抱。當初,因為IBM管理體製的落後,致使產品質量急速下降,保德信決定離開IBM,轉向其對手購買硬件和軟件。但自從1993年郭士納對IBM進行改革,重組企業的事業部後,專門組織了軟件實驗室,協同開發數據管理新軟件,這才使得保德信重回IBM懷抱。
在這個案例中,IBM在改造前是典型的金字塔管理模式,無視客戶的需求,對市場變化反應緩慢,最終導致市場份額下降,造成企業虧損。進行改革後,資源被充分整合,部門間橫向和縱向結合緊密,對市場需求的反應速度增加,企業的競爭力明顯增強,這是矩陣管理促進企業發展的一個典範。
雷尼爾效應:辦公室也是“家”
雷尼爾效應指的是,要了解員工的真正需求,才能留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