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解顧客的需求和喜好,盲目出售產品,不考慮顧客的心理,最後失敗的肯定會是商人自己。成功的商人一定會追隨顧客的需求和喜好,在銷售產品之前,先把顧客的心理讀懂,調查了解顧客的需求,弄明白什麼是顧客歡迎的產品,針對不同的客戶製訂具體的不同推銷策略,這正是他們能夠獲得成功、把生意做大的重要原因。
延伸閱讀 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總裁艾柯卡就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懂得利用消費者的心理去創造新產品,針對不同年齡的消費者的心理進行產品銷售,為克萊斯勒公司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艾柯卡剛出任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總裁時,該公司產品出現嚴重積壓,銷售業績不佳,已經陷入困境。經過大量市場調查之後,艾柯卡決定以敞篷車作為主打產品,由此打開市場。當時,敞篷車因為缺乏許多先進設備如空調器和立體聲收錄機等,在市場上並不受歡迎,已經被冷落多年。但是艾柯卡卻認為,生產敞篷車完全可能激起老一輩車手強烈的懷舊感和新一代車手的好奇心。盡管如此,一 向謹慎的艾柯卡也明白,自己的預測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消費者的價值感覺。他決定“投石問路”,先設計出一款敞篷車,觀察一下市場反應。
艾柯卡讓工人們設計製造了一輛色彩時尚新潮、造型引人注目的敞篷小車。
然後,他每天都親自駕駛著這輛車,專門出沒於消費者密集之地——購物中心、超級市場和娛樂中心。讓他感到高興的是,無論到哪兒,都有許多人圍著車子觀看,詢問它的價錢和出產廠家。艾柯卡一邊耐心回答,一邊暗自高興。看來自己把握住了市場需求和人們的心理,敞篷小汽車肯定會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這次試驗後不久,克萊斯勒公司發布消息,將推出一款敞篷車,命名為“男爵”牌。消息一經發布,美國各地的汽車愛好者便紛紛寄來訂單,預訂這款敞篷車。結果,第一年生產的敞篷汽車就銷售了23000輛,獲利頗豐。克萊斯勒公司也由於及時做出大量銷售敞篷汽車這一決策而擺脫困局,逐漸步入佳境。
普希爾定律:決策毀於拖延,機遇毀於延遲
普希爾定律指的是,速度是企業成功的關鍵,再好的決策,也經不起延遲,如果一味地耽擱下去,還不如不做決策。
A.J.S公司副總裁普希爾提出了普希爾定律。他認為,凡是在某些行業內的領跑者,都具有迅速做出一項正確決策的能力;思慮太多,會阻礙迅速做出決策;任何一項正確的決策,都是當下做出來的。
法國機械工程師吉拉德曾經夢想著造出世界上第一輛真正意義上的汽車,為此,他窮其一生不懈追求著。在吉拉德之前,法國陸軍工程師居紐奉命於1771年製造出第一輛以蒸汽機為動力的車,被稱為“大板車”,這輛被用於運送軍火的車,以粗木為車架,裝有3個輪子,前輪既是驅動輪,又是轉向輪,司機通過一個雙把曲柄控製方向。但這種車因鍋爐體積太大,比較笨重,難以操作,在試車時就撞倒了一堵牆。1801 年,英國人特裏維西克也造了一輛蒸汽動力車,但是,這輛同樣笨重的車,在特裏維西克開著它去吃飯時,放在一家小飯店門口的棚子裏,最後因為鍋爐燒幹引起火災,那輛車在火災中徹底報廢了。
吉拉德從這些前人的經驗中總結出教訓,認為前人之所以失敗都是因為沒有理論隻懂蠻幹。在此後數十年裏,吉拉德精心研究關於機動車製造的理論,其研究細致到鑒定哪種材料造車最為適合。為此,僅僅是圖紙他就畫了上萬張。然而,就在吉拉德還在孜孜不倦研究、無休止地推敲時,1886年1月29日,德國人卡爾·本茨,一個火車司機的兒子,用高壓電火花為發動機點火,采用汽化器,使用液體燃料,用前輪控製方向,造出了現代意義上的第一輛汽車並取得了專利。不久,這種本茨車投入批量生產,成為德國奔馳車的前身。人們也將1886年1月29日這天視為汽車誕生日。
吉拉德到死也沒有能實現他要造汽車的夢想,他的夢想僅僅限於一堆圖紙。吉拉德直到去世前才醒悟過來,他在日記中寫道:世界上沒有被計算到最完美、最精確的事物,上帝也從來沒有把萬無一失、一切到位的福分賜予人類,你總要去實踐,總要在差不多的時候,趕緊邁步前行,放手去做,否則自己在原地打圈子,是一生中最大的錯過。
有人根據吉拉德生前留下的關於製造汽車的理論和部分圖紙斷定,如果吉拉德按照自己的理論和圖紙著手去製造汽車,接受實踐的考驗和完善過程,世界上第一輛汽車或許早在1886年1月29日之前就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