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成本管理掌控企業命脈(1)(3 / 3)

可是,天下像吉拉德這樣,想得太多,計算得太苛求完美,最終遺恨辭世的人實在太多了。他們本應該抓住機遇,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隻可惜,他們往往隻會決策,不會行動,於是機遇就一次次錯過。

A.J.S公司副總裁普希爾曾經說過:“優秀的企業領導者決不能行動緩慢、決策遲滯。再正確的決策,如果做晚了,也會變成錯誤的決策。”所以一個成功的管理者,當他麵對重大問題時,一定要能夠迅速做出決策,才不會延誤時機。管理者在做出一項正確決策時,決定的速度是非常關鍵的。

現在企業中許多員工都有一個很不好的拖延工作作風,本來當天可以處理的 事,卻拖延到幾天或者幾周之後辦理。今天該做的事拖到明天,現在該處理的決策拖延到一小時、兩小時之後,這個月該完成的報表拖到下個月,這個季度該達到的進度拖到下一個季度。有些決策者在麵對決策時還會有意識地“踢皮球”,互相亂踢,你踢給我,我踢給你,導致工作效率極低,再好的決策都在這種拖延中毀掉了。員工們讓“辦事拖延”這種惰性成了自己習以為常的工作方式。因此,他們做事情總是明日複明日,結果無所作為。

世界上每個人都經常會有推後任務或工作的念頭,人們常常會在不同程度上拖延工作。這導致項目推遲,工作無法按時完成……拖延會使管理者要處理的問題積壓得越來越多,每天對著桌麵上那些等待處理的工作,卻不知從何著手,往往顧此失彼,丟了這件忘了那件,費時費力,結果問題越堆積越多。管理者的拖延,往往會讓決策錯過最佳時機而慘遭失敗,公司因而失去一次發展的機會。

因此,拖延絕不僅僅是一種無所謂的耽擱。一個公司很可能因為管理者在做重大決策時的拖延而付出損失,甚至導致公司倒閉。

延伸閱讀 對於大多數電腦用戶來說,最熟悉的操作係統就是微軟的Windows操作係統。

微軟在全世界家喻戶曉,是因為於它在單機操縱係統市場上,占據了龐大的份額。

而Windows的質量和性能呢?要說功能穩定,Windows比不過Linux操作係統;要說外感超炫,Windows比不過蘋果的MAC操作係統。可為什麼,後兩者在單機市場操作係統的市場份額爭奪戰中,最終還是敗下陣來?因為微軟起步早,早在20世紀90年代,微軟就鎖定了個人電腦業務,從早期的DOS操作係統,到圖形時代的窗口係統,微軟都不遺餘力地推廣。盡管Windows操作係統粉墨登場之時,有好多人指責它界麵不夠美觀,性能不夠穩定。但它作為第一個圖形界麵操作係統,被很多人采用了。也正因為它有太多的不足,所以大家開始想方設法去美化它,用新的軟件去配合它,添加各種程序去完善它。終於有一天,大家都離不開Windows了,甚至大家都把它看成了通用的習慣的電腦操作係統。所以,微軟的成功,就是決不等待,哪怕是糟糕的開始,也一定要捷足先登。

企業管理一定要有點微軟精神,決不無望等待。盡管第一步,我們可能很糟糕,很無奈,很鬱悶,甚至很受傷,但如果沒有這些糟糕、無奈、鬱悶和傷痛,你又如何知道什麼才是正確的決策呢?不要害怕決策錯誤,即便是錯誤的決策,也好過拖延的決策。

吉德林法則:要想解決問題,先要發現問題

吉德林法則指的是,遇到問題,要把難題搞清楚,隻有先弄清楚問題,才能夠很好地解決問題。

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管理顧問查爾斯·吉德林曾經說過:“把難題清楚地寫出來,就已經解決了一半。”隻有先弄清楚問題,才能夠很好地解決問題。這種觀點在管理學上被稱為吉德林法則。吉德林法則告訴管理者,遇到難題,必須沉著冷靜,然後找到解決難題的辦法。如果麵對這些難題時,腦子裏沒有任何頭緒,根本不知所措,那麼你就永遠無法想出解決的方法。因此,要仔細研究問題到底出在哪個環節上,隻有這樣,才能更快、更容易地找到解決辦法。

農場主詹姆斯先生擁有一家大果園,對他來說,最頭疼的事是怎樣給工人支付工錢,於是他請求經濟學家給他出謀劃策。恰好此時,經濟學家也對這個工錢支付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就答應幫助詹姆斯先生設計薪酬計劃;作為回報,詹姆斯先生把農場提供給他們作實驗室。

詹姆斯先生原本是按照“計件工資率”來支付報酬的。他保證,無論工人在貧瘠還是肥沃的土地上勞動,他們的工資都不會低於國家水準。

詹姆斯每天都要調整“計件工資率”,使它恰到好處。工人們摘得多,“計件工資率”就定低些,摘得少,就定得高些。但是,不久後工人們約定,在保住“計件工資率”的前提下,誰都不能摘得太快。結果,農場的采摘效率不如以前了,這給詹姆斯先生造成了不小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