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 在美國匹茲堡,曾經有過兩家鋼鐵公司,起初彼此旗鼓相當,難分上下。然而,十年過去之後,一家蒸蒸日上,另一家則日趨衰亡,最後被前者收購。
市場本身並沒有太大變化,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兩家對手如此懸殊的結局呢?
社會學家、管理學家們對此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展開了調查。最終,學者們得出了一個令人吃驚的結論,兩家公司的結局,可以說和兩家公司總裁的個人性格乃至處世方式有著直接關聯。
被兼並的那家公司總裁約翰有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每當他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總喜歡把屬下作為出氣筒,隨意叫來撒氣。一次,他在家裏和太太發生矛盾之後,到了公司大發雷霆,幾乎每個被他看到的屬下,都遭到了他一通沒來由的斥責,他竟然對他的得力助手說:“你是我這輩子見到的頭號大笨蛋,簡直是一隻戴王冠的笨牛!”
約翰的這種習慣,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他的下屬乃至整個公司的工作作風。日積月累,公司上下形成一種風氣,上司斥責下屬成了家常便飯。直接接受總裁領導的高級職員們,在總裁那兒受了氣,便回去拿他的下屬撒氣,受了氣的人再找更低級的員工發泄,最後那些受氣的人便被稱為“受氣包”。整個公司員工們的情緒都陷入壓抑不滿之中,最終結果可想而知。
另一家公司的總裁湯姆恰恰相反,無論遇到什麼不順心的事情,從不帶到公司中來。他每天見到員工,總是笑嘻嘻地問好,哪怕是打掃走廊的女工,他也會向她們道一聲:“早安!”全公司在他的領導下,洋溢出一片歡樂和諧的氣氛。員工們心情愉快,工作效率不斷提高。擊敗對手自然在情理之中。
一個快樂讓人分享,便會變成兩個甚至更多的快樂。把快樂分給別人,就能夠使快樂出現增值。作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在工作中一定要防止“踢貓效應”的產生,以免造成不良情緒的傳染。
傑-亨利法則:真誠溝通,坦率交流
傑-亨利法則是以其發明者傑瑟夫·盧夫特和亨利·英格拉姆的名字命名的。
法則的核心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要相互理解,能夠進行坦率真誠的溝通。它從揭示和反饋兩方麵劃分了促進或阻礙人際溝通的現象:揭示是指人們在相互溝通中坦誠公開自己的情感、經曆和信息的程度;反饋是指人們成功地從別人那裏了解自己的程度。當人們溝通的信息量增加時,彼此之間就能夠更好地相互理解。
運用坦率真誠的溝通方式,能達到人們意想不到的效果。傑-亨利法則通過揭示和反饋來增加人們溝通的信息量,即通過提高自我揭示的水平和傾聽來自他人的反饋,擴大溝通範圍,讓人們從中獲益。
傑-亨利法則在管理學中運用得非常廣泛,它所蘊含的意義是:企業的競爭也就是管理的競爭,作為管理者,人際溝通至關重要,要和員工進行坦率真誠的溝通,才能處理好公司內部的人際關係。
一個成功的管理者,15%是由於他的專業技術,85%則取決於他的人際交往技巧。在企業裏,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無法避免的,真誠、坦率是人際關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溝通渠道暢通的有效保證。
對於管理者來說,在和下屬交談的過程中,要真誠地傾聽員工所麵臨的問題,用心地去解決問題,這樣才能獲得下屬的支持,他們才會更認真地工作。管理者在和下屬溝通時,如果缺乏真誠,抱著帶有敷衍性質的態度,下屬會產生一種受欺騙的感覺,認為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導致他們在執行管理者布置的任務時,同樣敷衍了事。這對管理者的工作開展非常不利,勢必使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遭到淘汰。隻有真誠坦率地對待下屬,才能在企業管理中立於不敗之地。
延伸閱讀 維京集團是英國的一家著名企業。企業創始人兼董事長布蘭森在管理上建立了一種“把你的主意大聲說出來”的創意機製。該機製的內容是:讓所有員工都知道董事長的電話,隻要員工有了對公司有利的好構想,可以通過打電話或其他渠道讓他知曉。集團每年都會舉辦一次內部聚會,專門為那些想要為公司的發展貢獻意見,而且平時不容易碰到董事長的員工營造毛遂自薦的機會。該聚會為期一周,每個員工都可以參加,人數多達3500人。集團內的企業各自都有一套可以使員工的建議、想法向上傳遞的“渠道”。例如財務服務機構,常務董事在一家餐廳常年預留8個空位,任何職員隻要認為自己有好點子,能給企業帶來良好的效益或者發展,都可以申請和常務董事共進午餐,在用餐時商討公司的經營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