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監督機製決定企業的未來(1)(1 / 3)

監督機製,是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對企業的規章製度和管理體係進行高效監督,從而促進企業高效運行的重要手段,監督機製是企業執行力有效推行的重要保障。因此,企業要強化監督,健全規章製度,進一步提升企業執行力。

柔性管理法則:“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管理

柔性管理法則和“以規章製度為中心”的剛性管理不同,它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需要管理者在員工心中建立起潛在說服力,從而把企業意誌變為個人自覺行為。

柔性管理從本質上說,是一種“以人為中心”來進行管理的新方略。柔性管理法則的建立,首先需要人們由習慣的線性思維方式變為非線性思維方式。管理者要從表麵所展現的複雜現象中,判斷出事物發展和演化的進程,從中洞悉其走向,分辨出潛在未知市場,進而預見變化並自動應付變化,這就是柔性管理的任務。

柔性管理的標誌是“以人為中心”,強調思維的跳躍和變化、速度和反應、靈敏度與彈性。它注重企業內部的平等和尊重,公司人員的創造力和直覺、主動性和企業精神、遠見和價值控製。

“柔性管理”是相對於“剛性管理”提出的。“柔性管理”的特征在於:注重員工的內在,管理者身教重於言教,對於員工激勵重於控製,務實重於務虛。顯然,知識型企業進行柔性化管理之後,管理者更加注重的是員工自身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更加注重的是員工的主動精神和自我約束。

柔性管理的最大特點是不依靠權力、影響力(如上級的發號施令),而是依賴於員工的心理過程,依賴於每個員工內心深處激發的主動性、內在潛力和創造精神,因此具有明顯的內在驅動性。不過,隻有當企業規範轉化為員工的自覺意識,企業目標轉變為員工的自發行動,從而形成內在的驅動力時,這種自我約束力才會產生。

延伸閱讀 1995年成立的BNMT是一家中外合資的企業,其業務範圍涉及移動通信設備的生產、製造、銷售、服務和研發等方麵。到1999年,投資總額已經達到7400萬美元。BNMT主要生產兩大產品:移動電話和蜂窩機站設備。BNMT非常注重人才的培養。在現有的2000多名員工中,99%以上是中國本地員工。其中,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占到35%~40%之多。相對其他企業來說,BNMT的待遇並不是最高的,為什麼它能夠留住人才?這主要取決於BNMT以人為本的管理機製。

BNMT從建立初期,就經曆了一個對國外模式引進、消化、發展並不斷創新的過程,但絕對不是照搬,而是結合他人有效的管理經驗和自身的特色,走出了一條“以人為本”的管理之路。“以人為本”體現在兩個方麵。一是企業對員工。

即企業針對每個員工的特點和優勢,在年初製定出這個員工在全年的工作計劃,並在工作的實施過程中不斷地和員工進行交流、溝通。每一個季度部門經理都會和員工詳細總結這一季度的任務完成情況,有哪些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並直接體現在下一個季度的任務中。這種方式既體現了企業對員工的充分信任和尊重,又有效地調動了員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使企業管理步入了一個行之有效的良性循環中。二是員工對企業。即員工積極地參與到企業管理之中,為企業的發展獻計獻策。很多員工在繼續深造的過程中,學習的就是管理方麵的課程,其中有不少人是在業餘時間自發學習的。一些員工還具有高超的計算機水平,能夠很好地利用多種電子化管理軟件。他們把所學所用投入到工作中,投入到企業的管理和建設中,成為企業發展的智力支持。這也從另一方麵顯示了實行管理“以人為本”所帶來的巨大的潛在價值。

坎特法則:尊重是管理的基礎

坎特法則是哈佛商學院教授羅莎貝斯·莫斯·坎特提出的。坎特法則的管理理念是:隻有給予下屬應有的尊重,才能得到他們的擁護。

坎特法則認為,尊重員工是人性化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回報率最高的感情投資。尊重員工是管理者所應具備的最基本的職業素養,而且尊重員工本身就是獲得員工尊重的一種重要途徑。一位著名企業家說:“企業成敗的關鍵,在於是否把員工視為最重要的財產,是否尊重每一個員工。如果做到這一點,就能依靠員工創造出不同凡響的業績。”的確如此,尊重員工是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必須遵循的原則。“尊重”是一種修養,是向外透露出的人格,這種人格是需要不斷修煉積累的。在實際工作中,尊重員工也就是給員工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

一位心理專家說: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是人們的基本需求之一。有時,一個員工之所以願意在這家企業工作,看中的並不僅僅是高薪,更重要的是工作氛圍。

特別是一些高素質人才,他們比一般員工更需要創造一種相互理解、輕鬆和諧的氣氛來實現自己的價值,而領導者就是這個氣氛的創造者。然而讓我們感到遺憾的是,許多管理者都沒有表現出對員工足夠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