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危機管理防範企業隱患(2)(1 / 3)

1998年中旬,張瑞敏打破原來的管理框架,開始推行“內部模擬市場”,讓企業內的上層工序與下層工序之間進行商業結算,下層工序變成上層工序的市場。

用通俗易懂的話來說:“內部模擬市場”運動就是要把海爾的每一位員工,都變成企業內部的“小老板”。他想達到的企業管理理想是到2008年把所有員工都變成合格的“小老板”——讓他們親身感受市場的壓力。到2002年年底時,他竟然已經先後調整組織結構達40餘次。

2003年,海爾集團全球營業額突破了800億元,是創業時的22988倍。海爾品牌價值近年來一直在國內保持領先地位。然而,在優異的業績麵前,無論是張瑞敏,還是海爾的普通員工,談論最多的不是榮譽和業績,而是壓力和挑戰。

在企業界,張瑞敏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廣為流傳。當海爾麵對市場和競爭時,沒有陶醉在“卓越”裏,而是時刻保持危機意識,也正是這種危機意識造就了今天的海爾。

改變航道原理:提高組織的應變能力

作為管理者必須有足夠靈活的機動性,使決策適應當前形勢。尤其是在計劃的執行過程中出現問題時,要有應變能力,計劃的總目標不變,但是也要順應市場變化的形勢而行。

改變航道原理是指航海家在航海中,由於環境不斷變化,必須經常核對航線,一旦遇到情況就繞道而行的原理。運用到管理上就是說,計劃工作承諾得越多,主管人員定期檢查其是否出現問題或者和預期前景是否相符,以及為順利達到目標而修改或重新製訂計劃就越重要。也就是說計劃的總目標不變,但在向目標前進的過程中,有些因素可以因情況變化而隨時改變。

人們都知道,一個成功的計劃對於企業發展具有多麼重要的意義。任何一個管理者都希望自己製訂的計劃能夠取得成功。但是結果往往不能如願,隻有少數企業能夠如願以償,讓自己的計劃圓滿完成。為什麼這麼多計劃會經常失敗呢?

其實除了管理者自身製訂的計劃失誤之外,還會受到無法控製的外在因素的影響。

要使企業立於不敗之地,就要運用改變航道原理,在計劃執行的過程中,根據當前的實際形勢,不斷地改進或者重新製訂計劃。

計劃製訂後,製訂者就要管理計劃,促使計劃實施。管理者要關注計劃的運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調整,以適應環境變化。盡管我們製訂計劃時已經預見了可能發生的情況,並且製訂了應變措施,但客觀環境是不斷變化的,必要時就要運用“改變航道原理”,調整或重新製訂計劃。就像航海家一樣,需要經常核對航線,一旦遇到危險情況就要繞道而行。

延伸閱讀 一家軟件開發公司的劉經理有著多年的豐富經驗。一次,公司安排他負責一家大型商場收款係統軟件的研發工作。這個項目對他們來說規模較小,難度也不大,麵臨的最大困難就是項目時限非常嚴格。由於馬上要開業,所以該商場明確要求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否則劉經理所在的公司就要支付巨額賠償。雖然時間緊、任務急,但劉經理認為,這個工程對於他們來說不是什麼大問題,憑借自己的豐富經驗,合理安排團隊中每個人的分工,各負其責,就可以迅速投入研發,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編碼,按時把所有模塊組裝起來。因此,在簡單製訂了工作計劃後他就啟動了項目。

在整個軟件研發過程中,也正像劉經理預想的那樣,並沒有遇到什麼大困難。

所有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編碼工作也在一天天接近尾聲,通過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在項目進行到收尾階段時,編碼工作基本如期完成了。於是,劉經理開始組織人員,進行實施前的準備工作。但這時,他遇到了項目實施過程中的麻煩,很多在項目啟動初期沒意識到的問題都突顯出來了。要對測試進行糾錯,就需要重新調整人員分配,而他起初製訂的計劃並沒有對各種突發性情況的應急預案,因此劉經理不得不重新調配人手,來做應急處理。

麵對突如其來的問題,劉經理意識到了應急預案的重要性。他及時分析了後續剩餘工作,對之前的工作計劃做了詳細分析,並對各種突發性事件做了補充說明,又重新製訂了相應的處理方案,最終才使得項目如期完成。

即使你的工作計劃製訂得再周密、完善,但在實際操作中,也將會麵臨許多意想不到的變化。將實際情況與計劃進行對比,就能夠盡早發現偏差,及時糾正,降低任務失敗的風險。

格雷欣法則:不要讓爛柿子趕走了好蘋果

格雷欣法則又名“格雷欣定律”,亦稱“劣幣驅逐良幣法則”,它的意思是說,名義價值相同,實際價值不同的貨幣同時流通,會導致良幣退出市場;企業中如果員工實際貢獻不同而所得薪酬相同,會導致人才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