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2 / 2)

管理者用人,忌諱把所有事都抓在手裏,事無巨細都要過問。固然,隻有統一的管理,才能有統一的意誌、方向和步調,才能朝統一的目標邁進;但是,這種統一本身就暗含著矛盾:團隊是統一的整體,每一個員工卻都是獨立的個體。統一永遠隻能是辯證的統一,管理永遠也不能套用一個模式,或隻有一種意誌。管理者應該做的就是尊重員工個體的獨立性,並充分利用這種獨立性,大膽放手,讓員工去自由飛翔。管理者應該做的就是尊重員工個體的獨立性,並充分利用這種獨立性,大膽放手,讓員工去自由飛翔。隻要手中牢牢抓住那根風箏線,員工就始終不會脫離整體的利益,始終會為公司和企業服務。

三國時的諸葛亮,號稱是曆史上最聰明的人,至今都有“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俗語,他儼然已經成為聰明人的代表。人們稱讚他,不僅僅因為他足智多謀,忠誠盡職,也因為他作為三國之中蜀國的主要締造者之一,創下了不朽的功績。

雖然身居宰相高位,但是諸葛亮並不算一位成功的管理者。至少,他不懂得“放手”,不懂得“風箏式管理”的藝術。根據史書的記載,諸葛亮不管是治理國家還是行軍打仗,總是事必躬親,大事小事都要自己來抓。甚至軍士的糧草消耗他都要親自安排,不願假手他人。但是管理者一個人能有多充沛的精力呢?最終的結果,隻能是諸葛亮操勞過度,積勞成疾,吐血而亡。後人感歎他:“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的逝世,不能不說是蜀國的一個遺憾,它改變了三國的政治形勢。

現在人們談起諸葛亮,還多是稱頌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卻很少有人想到要吸取他的教訓。作為管理者,事事自己親自抓,一是誇大了自己的能力;二是限製了手下人的才能;三是打擊了手下人的積極性。綜合起來,就會造成整體效益的缺失。在諸葛亮管理的時代,沒有聽過蜀國有另一位以智謀著稱的人,也沒有其他名將和大臣,導致蜀國的管理後繼無人。是諸葛亮不能容人嗎?不是。他隻是沒有放手給人才發揮的機會罷了。不然,人傑地靈的巴蜀山水,怎能不產生許多風流人物?又怎能輕易地葬送在阿鬥的手裏!

善於放手能最大化地發揮員工才能,培養鍛煉挑大梁的人才,輕鬆達到管理的高境界。善於放手,讓員工像風箏般展翅高飛,是管理者必須學會的技巧。太多的事例已經證明,這樣做的好處巨大:它能最大化地發揮員工才能,培養鍛煉挑大梁的人才,輕鬆達到管理的高境界。如此切實有效的管理方法,聰明的管理者決不可錯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