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吳越大帝】(3 / 3)

宇文融死後兩個月,張說也病死在家中,這一對政治冤家,終究是誰也沒有贏,最終都輸給了死神。

不過我們還是必須要再次稱讚宇文融在經濟上麵的能力與推動力,雖然他為相隻有短短的99天,可是在這期間所推動的鑄錢法,大大提高了唐王朝鑄錢的能力與數量,使得開元一朝,未再發生重大的“惡錢“事件。(之前宰相沒人敢碰這件事,宋璟/蘇頲碰了一下就下台,宇文融百日之內就幹成了,可見其在經濟理財方麵的能力!)

宇文融死了,失去火車頭後,唐朝的經濟改革動力也跟著減速。雖然宇文融極為賞識的幹臣及接班人裴耀卿後續在漕運上又有一些改革,也取得了不錯的成就,但隻能是局部的運作,已經無關唐朝整體經濟格局的命運,盛唐在經濟方麵的突破與創新,就此畫下休止符。

對李隆基本人來說,宇文融所創造出來的優渥財政環境,成為他揮霍的本錢與借口,他再也回不到開元初期的節儉了,大唐帝國也在他的日益奢侈揮霍中,緩慢的下坡。

燕歌行

開局,打算從一位年輕的“公安”開始講起,講他的戎馬一生,他的戰績,與開元盛世息息相關;他不經意的一個小舉動,更是安史之亂燎原的小火苗。他,就是開元名將——張守圭!

當他還是一位公安時,他有一個領導,名叫梁萬頃,是一個縣的縣尉,也就是縣公安局的局長。

但我們不能從現在的角度去看古時候的縣公安局,因為在古代,縣政府也沒幾個人,所以如果想像成古裝劇,局長就是“總捕頭”,張守圭先生就是“捕快”,可能就比較貼近實際的狀況了。

梁萬頃,是一位比較“渾”的領導,基本上他就是一個不知好歹,不清楚狀況的領導。

事實上,因為張守圭很海派,武藝又高強,所以這個縣的黑幫分子,都奉他為大哥,不敢在這個縣輕易惹事生非,所以該縣的治安狀況,非常良好。

可惜的是,這一切,局長大人絲毫不知情。他隻看到張守圭成天不幹正事,不去抓小偷強盜,天天跟一群狐朋狗友吃飯喝酒,還報公帳,所以局長大人對張同誌的表現十分不滿,一直想找個機會好好的修理他一頓。

說實話,這樣的領導在現在社會多如牛毛。很多領導隻要看到員工努力工作,加班到很晚就很開心,不曉得如果工作沒效率的話,不但浪費公司電費還可能把事情給搞砸;同樣的,很多父母看到小孩坐在書桌前就很開心,不曉得孩子如果不是真心想念書,隻是浪費休息娛樂的時間,更不知道念的這些書出社會後可能一點用都沒有。

無論如何,當上司想修理你時,那就有的是機會。

話說,有一天,局長大人把張同誌找來,說:

“我今天需要用到一匹馬,這一匹馬寄養在鄉下農家裏,你去把馬給我牽來吧!”

張同誌得到命令,就根據局長指示的方向前進,到地方一看,奇怪?馬在哪裏呢?這時候,農家的人出來了,手捧一套馬鞍,跟張守圭說:

“這匹馬是局長大人買來的,本來請我們把馬鞍上了,牽回縣城去;不料這馬十分凶悍,就是不讓我們上馬鞍,還把好幾個人都踢傷了。現在大人您來的正好,幫我們把馬鞍放到他身上吧!”

張守圭心想,這樣的事對我不過是小菜一碟,於是就上去要把馬鞍給放上去。不料這匹馬實在難搞,張守圭費了好一番功夫才完成任務,雖然沒有受傷,但也把製服都扯破了。

雖然弄破製服,但無論如何還是把馬牽回來了,又馴服了一批烈馬,張守圭很是得意,於是興高采烈的騎著馬回到縣城,一路還哼著小曲。(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