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吳越大帝】(1 / 3)

隔天,阿史那同俄又率領大軍攻打城門,戰事正激烈的時候,張守圭率領伏兵殺出,將突厥軍隊隔為兩段。此時,阿史那同俄率領先鋒部隊,正在攻城,眼看戰事不利,想要撤退,不料郭虔瓘此時也率大軍從城門殺出,突厥前軍措手不及,潰敗,阿史那同俄死於亂軍之中。

大將石阿失畢統領後軍,看戰事不利,於是率領軍隊撤退數十裏,停下來集結兵馬,而阿史那同俄並未歸隊,石阿失畢以為他是被唐軍生擒,於是向唐軍獻出輜重糧秣,希望換回可汗的兒子。不料唐軍告訴他們阿史那同俄已經陣亡,突厥軍隊隻好在城下大哭後,帶領大軍離開。

此戰東突厥軍不隻沒有成功,還損失了可汗的兒子。阿史那默啜的殘暴是有名的,大將石阿失畢不敢回國。無奈之下,石阿失畢跟他的妻子一起投奔唐朝,東突厥損失一員大將。

唐軍取得大勝,郭虔瓘上書朝廷獎勵有功將領,張守圭加封遊擊將軍,調到幽州(今北京市)擔任良社府果毅,帶領地方部隊(府兵)。

幽州這時候主要的敵人不是突厥,而是及契丹及奚部落。

契丹原本已經降服唐朝,其首領李盡忠及孫萬榮受不了當時營州(今遼寧省朝陽市)都督趙文翽的欺壓,起兵反叛,殺了趙文翽,其時為公元696年(南周時期)。此次動亂後來雖然平定,但營州附近已經殘破,原都督府遂遷往幽州東的漁陽城(今天津市薊縣)。

(連載更新)

開元二年(公元714年),並州(山西太原)長史兼和戎、大武(今山西省代縣附近)節度大使薛訥,上書請求攻擊契丹部落,重建營州。李隆基此時剛登基不久。也想要建立一番功業,所以表示讚同,不過朝中大臣如姚崇等都反對。李隆基為了堵住大家的嘴,於是升薛訥的官位。讓其遙兼宰相的職位(同紫微黃門三品),這下大家知道皇帝的決心,也就不再多言。

這個薛訥是誰呢?說起來是鼎鼎大名的,他的父親就是大將薛仁貴,“薛丁山征西”的男主角就是以他為原型。不過此時薛仁貴早已去世,薛訥也算是老將了(本年六十四歲)。

薛訥組成征北大軍,率領左監門衛將軍杜賓客,定州刺史(今河北省定州市)崔宣道等將領。及軍隊六萬,浩浩蕩蕩,從檀州(北京市密雲縣)出發,攻擊契丹。

這時將軍杜賓客警告薛訥說:

“天氣炎熱,士兵們身穿鎧甲,手拿武器,還要運送糧草輜重,深入敵人國境,很難成功。“

薛訥回答:“天氣炎熱,牧草茂盛。契丹部落的牲畜,正大量繁殖,我們可以從他們手中取得糧食。一次出擊,就可以消滅他們。良機不可錯失。“於是進軍。

但薛衲不曉得,契丹人的情報收集極其靈敏,已經準備好陷阱等著唐軍進入

(連載更新)

大軍北行,抵達欒水河穀時,突然間,大批契丹人在河穀兩岸的山上出現,他們從山上丟下許多滾木石塊,將退路切斷後。再從山上發動攻擊。唐軍主力軍隊死傷慘重,而且被切割成數塊。無法互相援救。薛訥率領十餘名騎兵突圍,終於逃出一命。契丹人為了譏笑薛訥。打擊唐軍士氣,便宣稱自己大敗“薛婆婆“。而崔宣道率領後軍,聽到主力潰敗後,就趕緊也率軍撤退。

這次失敗,真是打了李隆基一個大巴掌。皇帝麵子無光,下麵的人日子自然也不好過,算賬的結果,薛訥下麵的八位將領全部在幽州斬首,薛訥本來也應該處死,但他將責任都推到了死人頭上,所以免除一死,革去所有官職,降級為平民。杜賓客因為建議不要輕易進軍,所以被赦免無罪。

唐軍此次大敗後,無力再發動進攻,於是先采取守勢,靜觀其變。

而在對手方麵,契丹雖然大勝,但因為內部紛爭,也就無法騰出手來攻擊唐軍,邊境於是呈現相對平靜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