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2章 蘇區,毛澤東遭受打擊(2 / 2)

1932年10月上旬的寧都會議,執行“左”傾軍事路線的後方中央局成員(任弼時、顧作霖、鄧發、項英)與前方中央局成員(周恩來、毛澤東、朱德、王稼祥)在軍事戰略方針上發生了嚴重分歧。後方中央局成員將鬥爭矛頭集中指向毛澤東,在會上對毛澤東的所謂“錯誤”展開了無情的鬥爭;周恩來則對毛澤東作了大力維護。

周恩來也發言承認:“前方同誌在會議前和發言中確有以準備為中心的觀念,澤東表現最多,對中央電示迅速擊破一麵開始不同意,有等待傾向。”但他又不同意把毛澤東召回後方,由他周恩來自己負戰爭總責的意見。“澤東積年的經驗多偏於作戰,他的興趣也在主持戰爭上。他在前方可提供不少意見,對戰爭有幫助。”

反對者們搖頭。

周恩來深思後提出兩種可供選擇的辦法:“一是由我負作戰總責,澤東留在前方助理;另一種是澤東負指揮戰爭全責,我負監督行動方針的執行。”他的目光巡視著會場,希望有人附和他的意見。

不料還是反對的意見居多。有人說道:“毛澤東對錯誤承認和了解不夠,如他主持戰爭,在政治和行動方針上還是容易發生錯誤!”

毛澤東夾著煙的手揚了揚:“不要爭論了!中央局不能全權信任我,我如何能負全責?我還是離開前方吧!”

毛澤東紅軍總政委的職務被罷免了。在離開前線返回後方時,毛澤東拉著周恩來的手說:“如果前線需要我,我會立即趕來。”

身材修長的毛澤東剛滿40歲,他灑脫的樣子,給人的印象與其說是個政治家和軍人,不如說是一個思想家和詩人。在與其他領導人相處時,他總是保持一種威嚴而又謹慎的態度,總是鼓勵別人喝酒、說話和唱歌,他自己則在談話中插進一些格言和笑話,這些格言和笑話初聽起來好像是無關緊要的,但細一琢磨,總有一定的含義。他退居到瑞金沙洲壩元太屋。這是一幢地主的舊神祠廳,門前有一棵百年老樟樹。隨著鬥爭的深入,與毛澤東意見一致的羅明被責令停職反省,支持毛澤東的鄧小平、毛澤覃、古柏等被撤了職。毛澤東心急如焚,時常來到那棵大樟樹下,一坐就是半天,一連幾天不說話,隻是一根接一根地抽煙……

那時與毛澤東接觸後來成為共和國風雲人物的,有比他小14歲的林彪。他積極追隨毛澤東,毛澤東也信任他。林彪長期指揮的紅一軍團也是毛澤東統率的一支武裝。林彪那時就不愛與人交談。他的保衛局長羅瑞卿卻很善於交際。羅和林的經曆相同,都是走的黃埔軍校—國民革命軍—紅軍這一條道路。還有曾拍桌子叫毛澤東離開紅四軍,又真心真意促請毛澤東回來的陳毅;有曾好心勸毛澤東暫時離開一下,當時也為毛澤東所不解的朱德;有爽直、嚴厲、能打硬仗的彭德懷,他一直積極支持毛澤東,但隻要他認為不合適,立刻直言不諱。他的軍團政委是從蘇聯學習回來的楊尚昆;另一個從蘇聯回來的大個子蕭勁光,是毛澤東的同鄉,也是毛澤東的摯友。毛澤東曾開玩笑說,我那首《卜算子·重陽》就是寫你的。“一年一度秋風勁”的“勁”字,“不似春光勝似春光”的“光”字,就是你的大名嘛!羅榮桓是毛澤東的另一位同鄉、摯友。毛澤東後來說過:“凡是我倒黴的時候,羅榮桓都是跟我一起倒黴的,鄧小平也差不多。”

不久,從蔣介石那裏逃出的陳賡,遇到了走村串戶的毛澤東。他不清楚寧都會議發生的事,好奇地問:“老毛,你怎麼在這兒?”

毛澤東苦笑了一下:“我在幫縣蘇維埃催糧哩。”

毛澤東去了後方,但蘇區中央局一些人對周恩來仍很不滿,認為他“鬥爭上是調和的”。周恩來給中央的電報也承認:“在會議中我對澤東同誌的批評是采取了溫和態度。”

兼任紅一方麵軍總政委的周恩來,又麵臨著險境。蔣介石第四次“圍剿”的重心已從湖北移到了江西。一場更加激烈的大戰的序幕就要拉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