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馬裏海盜活動的猖獗以及對國際海上運輸的嚴重負麵影響,促使許多國家開始就此采取應對措施,其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是一些國家海軍的護航行動。
中國政府對索馬裏海盜問題及與此密切相關的索馬裏局勢極為關切。正如中國代表在2008年12月16日召開的聯合國安理會索馬裏海盜問題部長級會議上所表示的,索馬裏海盜活動日益猖獗,已經成為一大國際公害,對國際航運、海上貿易和海上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威脅。中國也是索馬裏海盜活動的受害者之一。2008年有6艘中國籍或者中方租用的船隻在索馬裏海域被海盜劫持。截止會議當日,仍有1艘船隻、17名中國公民沒有被釋放。索馬裏問題久拖不決對國際和平與安全構成嚴重威脅,而索馬裏海盜活動的日益猖獗進一步加劇了索馬裏的安全局勢。為了進一步打擊索馬裏海盜行為,中國政府歡迎國際社會就此開展有效合作,支持有關國家根據國際法和安理會決議派軍艦打擊索馬裏海盜的努力,同時中國正在積極考慮不久派軍艦赴亞丁灣、索馬裏海域參加護航活動。
在安理會索馬裏海盜問題部長級會議召開10天之後(2008年12月26日),由武漢號、海口號和微山湖號軍艦組成的中國海軍首支艦艇編隊從海南三亞起航,赴索馬裏海域執行護航任務。“這是中國首次使用軍事力量赴海外維護國家戰略利益,首次組織海上作戰力量赴海外履行國際人道主義義務,首次在遠海保護重要運輸線安全。”截止到2009年11月11日,中國護航艦隊共為1110艘船舶護航,除中國內地所屬的船舶外,受到護航的還包括312艘中國香港船舶和323艘外國船舶。
中國海軍護航編隊在執行護航任務期間,曾與俄羅斯、美國、英國、荷蘭、韓國和伊朗等國的艦艇指揮官進行海上會麵,並與一些國家的艦隊進行聯合演練和聯合護航。例如,2009年10月10日上午,應中國海軍第三批護航編隊指揮員的邀請,在亞丁灣和索馬裏海域執行反海盜任務的北約海軍508編隊指揮官一行4人到舟山艦對中國海軍護航編隊進行了友好訪問。再如,2009年9月18日,中俄海軍護航編隊在亞丁灣舉行了代號為“和平藍盾-二○○九”的聯合軍演。這次聯合軍演是中國海軍護航編隊首次在亞丁灣海域參與、組織的中外聯合軍演,是中俄海軍首次在遠海進行的聯合軍演,是中國國產最新型導彈護衛艦首次參與外軍的聯合軍演。而此前不久(2009年9月14日),中俄兩國海軍護航編隊曾攜手為18艘船隻護航。這次聯合護航,原計劃被護商船16艘,起航後又有馬耳他和利比裏亞商船請求加入護航編隊,使被護商船達到了18艘。這18艘商船噸位最小的有1。2萬多噸,最大的達17萬噸,被護商船排列成雙縱隊,前後綿延7海裏多,中俄護航艦艇在兩側前後機動,順利完成了護航任務。
除中國之外,先後向索馬裏海域派遣護航艦隊的國家包括:俄羅斯、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丹麥、加拿大、西班牙、韓國、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和也門等。設在巴林的各國海軍協調機製(SHADE)為各國海軍在戰術層麵的協調提供了一個對話的場所。到2010年,參加這一協調機製會議的與會方達到40餘個。
目前在索馬裏鄰近海域實施護航行動的三支最大的艦隊分別是北約的海洋盾牌(OceanShield)行動、歐盟的亞特蘭特(Atalanta)行動和以美國為首的151聯合艦隊(CombinedTaskForce151)。
2008年10月9日,北約國防部長決定向索馬裏鄰近海域派遣一支由7艘軍艦組成的護航艦隊,為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在這一海域的援助船隻提供臨時性的保護。2008年10月21日,索馬裏過渡聯邦政府通知聯合國秘書處,表示已經授權北約為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包租的船隻在索馬裏領海實施海上護航並在該區域從事其他打擊海盜行為的職能。同年12月,北約結束了這一臨時保護行動,將保護世界糧食計劃署船隻的任務移交給了歐盟的亞特蘭特行動。2009年3月,北約向索馬裏鄰近海域部署了一支新的護航艦隊。艦隊的5艘軍艦分別由美國、加拿大、荷蘭、西班牙和葡萄牙提供。同年8月,北約派出了另一支護航艦隊,替換由上述5艘軍艦組成的艦隊,並將新護航艦隊的行動正式命名為海洋盾牌行動。新艦隊也由5艘軍艦組成,分別由美國、英國、意大利、希臘和土耳其提供。北約艦隊的主要活動海域是非洲之角外海,並沿“國際建議交通走廊”(InternationallyRecommendedTransitCorridor),與歐盟艦隊等實施共同巡邏。在海洋盾牌行動框架內,海軍官兵不僅直接應對海盜,還為索馬裏提供訓練。為此,艦隊曾接待過來自索馬裏邦特蘭政府的官員,並訪問索馬裏港口,就港口和海事安全問題向當地官員提供谘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