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馬裏海盜試圖劫持過往船舶時,有許多劫持企圖未能得逞。在2007年記錄到的44起索馬裏海盜劫持事件中,有12起劫持得逞,32起劫持未遂。在2008年1-9月記錄到的89起索馬裏海盜劫持事件中,有26起劫持得逞,63起劫持未遂。在這些劫持未遂事件中,約有20%是由於各國海軍的幹預,其餘的多出於遇襲船隻上的船員們的防範行動。例如,2010年11月18日晚,中遠航運股份有限公司所屬樂從輪在阿拉伯海被海盜襲擊後,依照防海盜演練,全體船員團結一致、奮不顧身,通過向海盜小艇釋放鈦雷、噴射高壓水柱等方式阻止海盜登輪,並成功應對了海盜長時間的跟蹤及偷襲,船上26名船員全部是中國人。除1名船員在抗擊過程中受傷外,其餘船員安全,船舶安全。
在海軍救援成功的部分事例中,遇襲船隻上的船員們的努力也為海軍行動獲得成功創造了條件。例如,德國貨輪大班(Taipan)號於2010年4月5日從吉布提港口駛往肯尼亞蒙巴薩港,在鄰近海域被海盜劫持。當時,有若幹海盜登上了大班號。大班號上的船員們按照歐盟海軍製定的應急程序,關閉了所有的發動機,同時向海上護航部隊發出求救信號。接到信號後,離事發地最近的荷蘭海軍護衛艦特羅姆(Tromp)號隨即趕來救援。荷蘭海軍先是試圖與海盜進行談判,在遭到海盜抵抗後強行登船。海軍特種兵從直升機上繩降到大班號甲板上,成功解救了船上的15名船員,並逮捕了這10名海盜。在這一救援過程中,沒有船員傷亡。貨輪盡管遭到部分損壞,但仍可以繼續航行。
再如,2010年5月5日,一夥索馬裏海盜在索馬裏海岸以東大約800公裏的印度洋海域劫持了一艘俄羅斯公司所有的莫斯科大學號油輪。該油輪載有8。6萬噸原油,船上還有23名俄羅斯籍船員。次日,俄羅斯海軍特種兵乘直升機突擊了這艘油輪。俄羅斯國防部介紹說,在俄軍直升機飛抵油輪上空後,索馬裏海盜首先開火,在現場附近的俄軍水兵使用軍艦上的重機槍還擊。正在油輪上的海盜中有1人被打死,其他海盜也都負傷,見勢不妙的海盜隨即通過無線電宣布投降。3個作戰小組的特種兵機降到被劫持的油輪上,逮捕了10名海盜。23名船員及油輪安然無恙。針對這次成功的解救行動,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表示,要向所有直接參與本次行動的海軍官兵授勳。實際上,油輪船員的正確應對也為海軍特種兵的行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莫斯科大學號水手們在海盜登船後,主動將自己反鎖在一間“隻能從內部打開”的安全室內。
又如,2009年4月8日,索馬裏海盜襲擊了美國籍貨輪瑪爾斯克·阿拉巴馬號。遇襲後,船上20名美籍船員將自己反鎖在船艙之中,並關閉了該船的電源。海盜們試圖搜尋這些船員,但始終沒有能夠在黑暗中找到他們的藏身之處。其中1名海盜在押著1名船員進入船艙搜尋時,其他船員空手製服了這名海盜,並救出了一度被海盜控製的那名船員。在藏身船艙、等待美國海軍前來救援的過程中,船員們隻是受到了缺乏食物和飲用水的困擾,並無生命危險。在整個過程中,僅船長菲利普斯因在駕駛艙逗留,被海盜扣為人質。
另如,2010年9月25日,載有鋼材的魯格拉(Lugela)號貨船從埃及亞曆山大港出發前往毛裏求斯,途中,在索馬裏附近海域被海盜劫持。這艘懸掛巴拿馬國旗、為希臘公司所有的貨船上共有12名烏克蘭籍船員。海盜登船時,船員們按照預定計劃全體撤離到機械艙並反鎖艙門。由於艙內提前準備了足夠的飲用水和食品,海盜們既無法威脅船員們的生命,也無法改變貨船的航線。海盜們在貨船上逗留了幾乎兩個晝夜,發現無計可施,不得不於27日離開貨船。
索馬裏海盜的持續肆虐,使得船東們不得不考慮自行以武力保護船舶,不過許多國際組織對這一做法態度謹慎。國際海事組織海事安全委員會就不鼓勵民用船舶為保護人身安全或保護船隻而攜帶和使用武器。根據國際海事組織2009年6月12日的《海事安全委員會第86屆會議報告》,在討論海員是否應攜帶武器時,各國與會代表的一致意見是海員不應攜帶武器。代表們在發言中支持國際海事組織的立場,即盡力勸阻為保護人身和船舶而持有武器。對於在商船上使用專業安保人員一事,委員會認為,應由船旗國在與船東協商後決定。不過,鑒於部分商船雇用專業安保人員已經是一種現實,委員會認為,有必要為此製定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