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寫作的環境(3 / 3)

五最好的寫作時間

從上麵的分述,可知寫作的時間在一年之中以春秋為最好。所以四季的文學,春秋之作比夏冬為多。因為春生歡樂,秋感悲哀,天氣的溫度適宜,又富有刺激性,最宜於文人寫作。但丁寫《新生》是在四月,寫《神曲》是在三月。密爾頓寫《失樂園》開始起草是在春天。歌德寫《少年維特之煩惱》是在某年的秋天,寫《浮士德》是在三月,寫《色覺論》是在五月。我們如果能將文學家的名著依寫作時間來統計,春秋佳日,定占全部的大多數。

心理學者告訴我們,一年中最好的時候是五月、四月、九月和八月。物質的工作如此,精神的工作也是如此。

在一天中,清晨經過一夜的休息,精力充足,抱著一天的野心。馬其(March)的研究說:清晨做事正確而不迅速。Hollingwoth的研究,以為日將暮時,工作的速度最大。有人研究的結果說,精神工作,上午十點到十一點,下午三點到四點的效力最好。中午十二點到一點的時候最壞。

我以為寫作的工作,在一天中隨時都好,隻要我們有間隔的、適當的休息,無分早晨、中午、黃昏、深夜,都能產生最優美的作品。疲倦的時候是最不宜於寫作的。

在世界文學史上,我們發現歌誦三春的詩文浩如煙海,九秋感歎的文章也不可勝數。春和秋實在是逗引文人寫作情緒的季節。但是關於夏冬的詩文,比之春秋相差太多了。雖然也偶爾有一兩篇描述夏日樹木蔥蘢、冬日白雪紛飛的文字,但是其中的生命力,卻遠不如春秋之作。

六寫作與年齡的關係

文學最重要的兩種滋養是情感和經驗。世界上最寶貴的是少年人的情感和老年人的經驗。所以寫作和年齡的關係便由此而定,少年人不乏秀麗熱烈的作品,老年人也產生了許多偉大的名著。

偉大的作品多寫於四十歲之後:一是由於作者的經驗豐富了;二是由於作者在文壇地位已穩,作品易受人注意;但是第三是由於老年人有很好的寫作環境。大概四十歲以後,手中略有積蓄——尤其是在歐美,有版稅的收入、國家的年俸,可以安心著作。同時文人所需要的“沉靜性格”,老年人比少年人更多。所以能夠從容不迫地將他們的文意表達在紙上。

然而少年人有熱烈的情感,有寫作的欲望,所以也產生過不少的作品,尤其是詩人,如濟慈(Keats)二十歲以前,寫了《Endymion》;丁尼生(Tenyson)二十九歲出版第一個詩集;英小說家萊登(Lytton)十五歲出版了第一部小說;雨果(Hugo)十七歲即為雜誌的主要撰稿員;辛克萊(Sinclair)從十五歲可以藉文稿報酬獨立生活;王勃十三歲作《滕王閣序》;梁啟超十九歲能綴千言;駱賓王七歲賦詩。

少年人有熱情而無經驗,又沒有理想的寫作環境,常是為衣食而奔走,所以沒有巨大的作品。但是少年人有豐富的情感,所以許多詩人都在二十歲以前,就奠定了文壇聲名。

年齡對寫作雖稍有影響,但是不能限製人有美的成績,隻要有寫作的決心和興趣,有寫作的優良環境,文學不分老少,都有成就的。

結語——寫作與環境有極大的關係。安靜、舒適、從容不迫,最為要緊,但是這種環境往往要作者自己尋求,不可以借口而放棄工作。多少人在極壞的環境中,倒完成了偉大的工作。我們第一要創造寫作的環境,第二要不為環境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