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局麵安定時容易保持和維護,事變沒有出現跡象時 容易圖謀;事物脆弱時容易消解;事物細微時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發生以前就處理 妥當;治理國政,要在禍亂沒有產生以前就早做準備。合抱的大樹,生長於細小的萌芽;九 層的高台,築起於每一堆泥土;千裏的遠行,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走出來的。有所作為的將 會招致失敗,有所執著的將會遭受損害。因此聖人無所作為所以也不會招致失敗,無所執著 所以也不遭受損害。人們做事情,總是在快要成功時失敗,所以當事情快要完成的時候,也 要像開始時那樣慎重,就沒有辦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聖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 難以得到的貨物,學習別人所不學習的,補救眾人所經常犯的過錯。這樣遵循萬物的自然本 性而不會妄加幹預。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①,將以愚之②。民 之難治,以其智多③。故以智治國,國之賊④;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⑤, 亦稽式⑥。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⑦,然後乃至大順⑧。 〓(第六十五章)
【注釋】①明民:明,知曉巧詐。明民,意為讓人民知曉巧詐 。②將以愚之:愚,敦厚、樸實,沒有巧詐之心。不是愚弄、蒙昧。此句意為使老百姓無巧 詐之心,敦厚樸實、善良忠厚。③智多:智,巧詐、奸詐,而非為智慧、知識。④賊:傷害 的意思。⑤兩者:指上文“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⑥稽式:法式、法 則,一本作“楷式”。⑦與物反矣:反,通“返”。此句意為“德”和事物複歸於真樸。⑧ 大順:自然。
【譯文】古代善於為道的人,不是教導人民知曉智巧偽詐, 而是教導人民淳厚樸實。人們之所以難於統治,乃是因為他們使用太多的智巧心機。所以用 智巧心機治理國家,就必然會危害國家,不用智巧心機治理國家,才是國家的幸福。了解這 兩種治國方式的差別,就是一個法則,經常了解這個法則,就叫做“玄德”。玄德又深又遠 ,和具體的事物複歸到真樸,然後才能極大地順乎於自然。
【原文】江海之所以能為百穀王①者,以其善下之,故能 為百穀王。是以聖人②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 重③,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第六十六章)
【注釋】①百穀王:百川狹穀所歸附。②聖人:一本 無此二字。③重:累、不堪重負。
【譯文】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為百川河流所彙往的地方,乃是 由於它善於處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夠成為百川之王。因此,聖人要領導人民,必須用言辭 對人民表示謙下,要想領導人民,必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們的後麵。所以,有道的聖人雖 然地位居於人民之上,而人民並不感到負擔沉重;居於人民之前,而人民並不感到受害。天 下的人民都樂意推戴而不感到厭倦。因為他不與人民相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和他相爭。
【原文】天下皆謂我“道”大①,似不肖②。夫唯大, 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③!我有三寶④,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⑤,三 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⑥;儉故⑦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⑧。今舍慈 且⑨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⑩,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 衛之。〓(第六十七章)
【注釋】①我道大:道即我,我即道。“我”不是老子用作自 稱之詞。②似不肖:肖,相似之意。意為不像具體的事物。一說,沒有任何東西和我相似。 ③若肖,久矣其細也夫:以上這一段,有學者認為是它章錯簡。④三寶:三件法寶,或三條 原則。⑤儉:嗇,保守,有而不盡用。⑥慈故能勇:仁慈所以能勇武。⑦儉故能廣:儉嗇所 以能大方。⑧器長:器,指萬物。萬物的首長。⑨且:取。⑩以戰則勝:一本作“以陣則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