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魏建功與金九經(2 / 2)

魏建功在中國學術界交友極多,滯韓期間,他與魯迅、顧頡剛等人通信,向中國學者報告朝鮮的學風,“擬喚起國人注意朝鮮文化”。魏受科學主義影響,重漢學而輕宋學,又為新文化之風鼓動,厭讀儒教言論,對於朝鮮六百年思想唯朱熹之學獨霸的局麵不以為然,對於史學材料則十分重視。他認為“朝鮮半島文化本為模仿中國者,往在國中以為荒僻無足觀者,及來此間乃知其為東洋史學極重要之地,國人對此素來隔膜,弟頗有感慨。初到此間,起意研究朝鮮史”,尤其注意朝鮮黨爭問題,認為“此當是朝鮮最重要之曆史也”。雖因一部分已為日本學者整理有緒,其他則簡直遍地都是材料,收集不易,無從下手,仍然提醒國內同行注意:“朝鮮著作,在思想方麵無所可取,在曆史方麵必有極重要之價值,可以參證國中漢(今日已發掘之古物)唐宋元明史實之不足也。”

為此,他在教書研究之餘,主要做了三件事:一、受北平圖書館袁同禮之托,以該館調查員名義收購朝鮮史學書籍,並著手編輯《朝鮮書籍誌》,“取其《藝文考》(《文獻備考》中)及所得舊抄本、《東國藝文略》與大學圖書館所藏各重要圖書館(總督府李王職、京城府)實在書目較錄,並略述鮮書版本種類”。二、注意到“朝鮮之語言如日本與中國之關係,而其發音較日本尤為明白可考”,欲下心研究“年來盤旋於胸中之古聲韻問題”,並“擬就日鮮兩國人發音特別情形編寫一書,自發音以至文藝讀物,一反他人之為到中國吸收利益而隻學說話的積弊”。三、代為收集梁山伯故事等源自中國的朝鮮民俗傳說,並進行翻譯,以推動國內方興未艾的民俗研究。

魏建功在京城帝國大學交往的主要是日本學者,但與朝鮮知識人也有聯係,他曾經提到和日本朋友去朝鮮店鋪買苔紙,價高而質次,和朝鮮朋友去買,則比較優待,全權委托朝鮮朋友辦理,更是價廉物美。所結交者中的一位當是金九經。魏到京城帝國大學時,金任職於該校圖書館,半年後自動辭職,來到中國,據說是因為不滿日本的殖民統治。開始住在未名社,而魏建功與未名社同人如台靜農、李霽野及魯迅等交誼甚深,疑金九經來華得到魏的幫助或引介。魏建功回國後,繼續與金來往聯係,曾共同參與一些學術界的交際應酬。

金九經後來在北京大學教日、朝鮮文。他與魯迅有所交往,與周作人、錢稻孫關係尤深。1929年7月至1932年2月,金九經多次拜訪周作人,並幾度招宴。這期間北京大學恢複日文預科,後升為本科,由周作人負責,疑雙方接洽與此不無關係。周作人的日記過於簡略,由所留蛛絲馬跡看,二人關係先密後疏,似有隔閡。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日本學者來華,多與金九經聯係,1928年5月,他帶領引薦京都大學派來留學的塚本善隆、水野清一、倉石武四郎拜訪短期來北京的魯迅,參觀其所藏造像拓本。幾天後,再與水野清一同訪魯迅。6月3日,魯迅啟程歸滬,金九經和魏建功、張目寒、常維鈞、李霽野、台靜農等人到車站相送,並贈給魯迅《改造》一本。1930年,原田淑人、矢野仁一等人來華,日本駐京人士設宴招待,金九經和周作人、賀嗣章也出席作陪。1931年,東京帝國大學師生來華遊曆參觀,金九經和錢稻孫、橋川時雄等人為其導遊,引導參觀北京大學第一、二院及北平圖書館。同年1月,胡適致函金九經,談後者送來的鈴木大拙關於楞伽宗研究的著作的意見。以後他任滿洲農業大學教授,曾與奧野信太郎一起前往西城受壁胡同拜訪錢稻孫。金九經告訴奧野信太郎,他離開北京後總是想起錢先生。後情況不詳。遍查日本殖民當局所編流亡中國的朝鮮人狀況名冊,找不到關於金的記載。